返回上页
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 打造山西省经济新增长点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11-29 11:06:45.0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0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养老服务业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围绕老年化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业技术、设施、标准、人才建设,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让广大老年人享受优质养老服务。这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刚刚结束的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骆惠宁书记在代表第十届山西省委所作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在“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要“促进养老服务业与健康、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这为未来我省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我省大力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目前我省现有老年人503.35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8%,正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我省60岁以上人口将于2020年突破600万,2032年突破900万,2046年突破1000万。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比例也将持续攀升,2025年超过25%2047年超过30%的重度老龄化警戒线。


  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老龄人口年龄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目前我省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3万,到21世纪中期,我省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是现在的45倍,不少于18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由现在的10%上升到17.7%。其次失能老人与半失能老人人数也不断增加,截至2012年,我省城镇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占13.65%,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占16.3%。估算下来,山西省城镇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22.77万人,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39.93万人,全省约有失能、半失能老人62.7万人。

  在老龄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失能半失能老人人口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下,我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却受到家庭小型化的严重冲击,据2010年我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省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24人,据预测,2020年将减少到3人。此外代际分离的状况也使得空巢老人的养老难以实现,到2050年,空巢老年人数量将由目前的110.6万人增加到553万人,增长约5倍。这些都表明我省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大规模的、持久的需求。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省的养老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普遍仍未得到发展;现有的养老机构供给有限且结构失衡:一方面,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全省能接受老年人入住的养老机构床位数约57965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13.7张,不仅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而且50%以上的养老机构只接受自理老人;另一方面,在供给如此有限的条件下,民营养老院40%以上的床位却存在空置现象,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与结构失衡,带来了多方面不良后果,可见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有其充分必要性与紧迫性。

  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打造我省经济新增长点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是我省供给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近年来,受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压力剧增等因素的影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倍增,从过去的持续高速增长转变到现在的低速增长,而数以万计的老年人群体所需要的服务却得不到满足,这意味着巨大的潜在的经济增长空间还未被发掘。同时健康养老服务业既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又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属性,是调整产业发展结构,转化生产方式的有效融合剂。目前在我省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源利用方式,形成一种以“健康养老产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培育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最具典型的低碳经济属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朝阳产业,是“十三五”规划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涉及医疗服务、康复护理、老年健身、养老保险、健康食品、老年用品、休闲娱乐等众多产业,各产业相互融合创新、共享发展,能够推动各行业资源有机整合,提升山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有利于开拓新增就业岗位领域,有利于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尽管我省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越过了峰值并逐年下降,局部地区与领域甚至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但劳动力供给总量仍然很大,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难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数据显示,目前我省第三产业劳动力供求矛盾仍然突出,如电力、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等行业,求人倍率均低于0.5;金融业、计算机服务业求人倍率0.6左右,求职竞争均较为激烈。与此形势相反,养老健康服务业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却在直线上升。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失能与半失能老人平均需要0.51个劳动力照料;一些收养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甚至需要给每个老年人配备一名服务人员。而我省目前老年人与残疾人机构从业人员尚不足一万人,其中拥有正式的养老护理职业证书的人员还不足三成。专业护理人才缺口巨大,健康养老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在空间巨大。健康养老服务业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需要劳动力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这对于优化就业结构并提升就业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对于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我省而言,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转方向、调结构”的重要方向和具有发展前景的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省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如产业统筹不足、结构失衡、市场机制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充分、相关领域人才短缺等问题。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异化现象,特提出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大发展,打造我省经济新增长点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完善、统筹产业发展与规划,引导健康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涉及养老金融、养老护理、医药产业及居家服务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可以持久发展的产业集群。在我省国民经济由能源主导型逐渐向服务主导型演变的过程中,应当将养老健康服务业作为我省主要新兴产业来培育与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强化规划编制,适时开展规划实施评估,修正相关政策,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制。

  (二)加大市场开放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非禁即入”。放宽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医疗养老机构,鼓励民营和外资养老机构快速发展。

  (三)构建综合型的政策支持体系,协同推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大发展。在经济支持方面,建议政府综合考虑土地政策、金融政策、财政税收及其他经济政策。加强土地规划保障,解决健康服务机构“落地难”的问题,落实非营利性民营医疗养老机构享受与公立机构同等的土地使用政策;金融政策方面,创新投融资方式,解决健康服务机构“融资难”的问题,支持民营医疗养老机构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建设发展资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解决健康养老服务机构“运行难”的问题,逐步扩大养老医疗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制定相关政策使非营利性民营医疗养老机构享有公立机构的各项税收待遇。

  (四)扩大多样化养老健康服务。应不断丰富养老健康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除大力发展公立与非公立养老机构外,还应大力建设诸如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站点等基础性服务设施,结合“互联网+”、信息化等先进理念积极推行上门看病、上门护理、康复治疗等项目,扩大养老健康业的服务范围。

  (五)设法提高老年人口对健康服务的购买力。建议政府加大对养老健康服务业的公共投入,包括老年津贴、护理保险投入等让老人有支付能力,消费无后顾之忧。同时也可通过建立养老基金、发展商业保险提供老年房产规划等商业性金融产品,加大老年人的现实购买力。

  (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积极引进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扩大健康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规模,鼓励省内各大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大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保健护理、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人才的培训培养。建立人才充分有序流动的机制,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基层卫生机构间的沟通机制,促进人才和技术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