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全球1/7老年人死于不合理用药
作者:-
 |  
来源:南方信息报
 |  
发布时间:2015-10-14 09:58:18.0

 

生病吃药在所难免,而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下降,对药物处置能力及药物的反应性也相应降低,在用药过程中存在多病共存、一病多症或一症多病的现象,因此临床医师在用药时,应特别关注其生理特点。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合理用药?近日,我国首个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目录(以下简称为“中国PIM目录)发布。该目录总计发布了72种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大众提供用药风险提示。

  数据

全球1/7老年人死于不合理用药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显示,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比例达19.9%,有临床资料表明,服用5种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6%-8%,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将增至40%。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全球有1/7的老年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背景

24种药被列为A级风险

该目录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联合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研制,参考了美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的PIM目录相关文献,并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相关数据等。

据悉,目前全球共有12个国家/地区制定了PIM目录,中国的首个PIM目录是通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8个国家的PIM目录,再结合中国老年人的疾病构成、中国药品上市情况、以及老年人不良反应高发药品种类等,最终收录了13大类72种/类药物进入目录,列出了每种药物的风险点和风险强度,其中24种药被列为A级风险,即优先警示的药物。

同时,还研究发布了44种(类)药物在27种疾病状态下存在的74个用药风险点和用药建议。中国PIM目录目前已在中华医学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上发表,并在专业学术会议上进行推广。未来可考虑以辅助软件等方式嵌入医院的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

  解读

老人应重视合理用药

“老百姓不是专业人员,如果是处方药,一定要咨询医生和药师;如果是买非处方药,也要咨询药店药师。现在这个目录就可以提醒老人,哪些药不要购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李雪松说。

  他介绍,保证老年人有效、安全用药,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老年人的生理改变,尤其是肝肾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退,所以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除了在生理方面,老年人心理方面也处于衰退状态。老年人往往身患数病,经常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老年患者安全用药常识相对缺乏,自我风险管理能力较弱,而且求医心切、用药依从性较差,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

  老年人用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问题,应该兼顾老年人多方面的特点。医师针对患者病情选用安全、疗效确定、毒副作用相对较低的药物进行治疗;药师可以提示患者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帮助患者更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在治疗中也要严格遵从医嘱,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只有医师、药师、患者三方面携手努力,才能保障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老年

合理选择药物

根据老年人生理、病理以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疗效肯定、能缓解症状、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的药物,并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用药,一般不推荐4 种以上药物的配伍使用,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剂量个体化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位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老年人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佳疗效的治疗剂量。我国药典规定60 岁以上老年人应使用成人剂量的3/4,但一般应根据年龄、体重、体质情况,以成人用量的1/5、1/4、1/2、2/3、3/4 顺序用药。即使采用此法也因老年人个体差异很大,切不可一味增加剂量,以防止药物蓄积到一定浓度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有条件时最好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部分老年人,尤其是75 岁以上的人,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对医生交代的服药法易遗忘或混淆,继而导致药物的错误使用;或由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用药物种类多且较复杂,易出现不能遵从医嘱用药、忘记服药或误服甚至过量服药的情况。特别是伴有老年痴呆症、抑郁症或独居孤寡者,更易发生上述问题。

  为保障这一群体的用药安全与疗效,医务人员或家人应定时随访或观察治疗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药物种类;耐心说服患者自觉按医嘱服药;嘱咐家属密切配合,做好监督工作,避免漏服、错服或多服药物,减少影响疗效和增加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减少联合用药数量

  老年患者如果需用多种药物时,在其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药。要避免同时服用具有相同作用或相同副作用的药物,如不宜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片、感冒通片和布洛芬胶囊;不宜同时使用镇静药、利尿药、降压药和血管扩张药。

  控制嗜好与饮食

  老年患者用药期间控制烟、酒、茶等嗜好及调理好日常饮食颇为重要。喝茶、饮酒或抽烟等习惯均可能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如茶饮料与铁剂或抗精神病药物氟奋乃静、氟哌利多同时服用,可形成不易吸收的沉淀。

  烟、酒是肝药酶的诱导剂,吸烟可增强如咖啡因、茶碱、非那西丁、安替匹林等药物的代谢,血药浓度降低,吸烟者的茶碱血浆清除率较不吸烟者约高1.8 倍。

  纠正用药习惯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个用药误区应予重视并纠正,老年人有着自己的习惯思维,在服用药物时常常自作主张,背着医生或家人拒服某种药物,或不按处方剂量,擅自增减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有的认识偏颇,迷信名、贵、新药,或在广告引导下吃药;有的大量摄入补益中药、延缓衰老药或保健食品,但多数抗衰老药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仅仅为了追求延年益寿目的而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是不恰当的。

  抗菌药物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肾解毒、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可能在肝胆内淤积,产生中毒和过敏反应。

  认真仔细阅读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包含了对药品各方面的介绍,患者服用前应该认真地阅读,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有关药品使用方面,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中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禁忌、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关药品的安全性方面,应阅读警示语(位于说明书最上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老年人如需调整用药剂量,会在注意事项或老年人用药部分进行提示。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均为临床研究或上市后监测发现的已知不良反应,一些罕见的、新的不良反应不一定会记录在说明书中,因此患者如果出现疑似不良反应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