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问候”不足以解决养老问题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2-08 10:15:08.0

日前,重庆市发出关于征求《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意见的公告。草案规定,除物质上的赡养外,家庭成员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以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问候老年人。

随着人口政策的影响和跨地域社会流动的加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快速发展,中国式养老难题日益凸显。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其中将近一半空巢,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巨大挑战。


20137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一度被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事隔经年,由于家庭养老功能严重弱化,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危机四伏”,如何养老、谁来养老依然没有破局。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尚未有效落地的情况下,重庆市出台落实办法,不失为务实之举。需要指出的是,徒法不足以自行,重庆的做法还有待于实践检验,以及保障措施的落实。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百善孝为本”,将“孝”作为百善的开端,“孝道”作为公序良俗的一部分,被列入了用以治国的法律范畴。“问候老人”不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它是婚姻家庭中人们应该对父母尽的赡养义务,道德和法律都是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将国家强调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从法律上加以强调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有利于弘扬尊老敬老精神,弘扬我国传统孝道文化。

此外,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养老服务体系并不是孤立的,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家庭都真正重视起来,在整个社会营造尊老爱老的氛围。倘若仅从当事人主体来要求“问候”,而没有从根本上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不能为养老服务创设必要的条件,更多人面临的将仍是养老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