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的春天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2-22 10:37:00.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文件提出,要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未来我国还将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无论是从大众需求分析,还是从政府的政策导向来看,都传递出这样一种重要的信号: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的春天来了!

养生帖发布、保健品推销、健康手环计步……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内每天都会有一些相关的内容,健康养老正在成为百姓大众更为关心的焦点。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人群的增多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健康养老产业逐步兴起、备受关注。

按照市四次党代会的要求,我市将“全面拓展集医药、护理、康复、养老为一体的康养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休闲养生、运动健身、疗养康复、保健养老基地”。在今年我市“两会”上,也有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把养老产业的发展作为发言的重点,对我市如何发展养老产业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事实上,我市生态资源良好,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无疑是绿色发展的一条良好途径。

谋划养老服务新格局

“春节,孩子们都回来陪我,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可就热闹了几天,又要全部忙工作,有时候还是觉得孤独。”春节假期已过,家住梅山路某小区的独居老人张丽霞,因为假后的冷清,心里有些失落,子女们都因工作而忙碌起来,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有些难。张丽霞说自己也希望找个养老的地方住,但一方面是花费不少,另一方面也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适合养老的机构。

目前,老龄化加速、老龄结构失衡、地区老龄化不平衡等,正在成为当前我国养老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悉,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常住人口约474.1万,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91.5万,老年人口比重达总人口数的19.3%,老龄化进程明显加速,预计将来全市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还将加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惠老政策,开展了高龄老人普惠制津贴发放、为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了“银龄安康行动”为生活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市级民生工程、兴建了12343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老龄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形成顺畅有力的老龄工作机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敬老氛围,一个造福老区人民的养老工作的美好前景已经展现、蓝图正在绘就。但养老机构不足与养老需求旺盛的矛盾仍然存在。

养老规模偏小,服务模式单一。现有的公立养老机构数量少,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均发展缓慢,尚未形成规模。目前我市城区共有民营养老机构5所,床位约2000张,床位总数占65岁以上老人数不到1.0%,远不能满足需求,且现有养老机构还处于传统的低级服务模式,不少养老机构只是对普通住房加以简单改造,设计尚欠科学合理,此外,养老机构的管理手段、运营模式、服务质量也亟待提高。同时,护理人员不足,专业培训欠缺、医养分离,老人就医不便等也成为发展养老产业的巨大挑战。

近年来,六安市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补齐单纯的家庭养老的不足与短板,将养老政策和服务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20168月我市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计划到2020年,全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少于45;符合标准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重点发展公益性、普惠制养老服务,满足大多数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居家养老,使广大老年人能够在家庭和社区享受便捷的养老服务。

大健康时代下迎来新机遇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和医疗信息化等异军突起,大数据运用于健康领域,将为人类提供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管理,有效监测整个健康过程。而当医药产业与大数据逐渐“联姻”,便兼具了“打破传统”和“智慧未来”的巨大推力,实现人类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大健康产业正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黄金产业”。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入初稿征求意见阶段。安徽师范大学杨效忠教授介绍《六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与国家、省、市相关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创新规划编制思路。同时也会紧紧围绕绿色发展、我市“一谷一带”绿色发展平台,抓好空间布局,突出六安优势、打造特色产品,促进医、养、游、健等方面融合发展,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六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大健康的核心内容包含医、养、健、管。其中以“养”为重点,即围绕人体维护的健康养生产业,重点发展春季休闲养生、夏季避暑养生、秋季滋补养生、冬季温泉养生四大健康养生业态,以及健康养老业态和保健品、绿色食品制造产业链,是大健康产业体系中最具特色、最具活力、最有市场的发展重点。大健康时代必将成就大健康产业,养老产业也将迎来迅猛发展的新机遇。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给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传统政府保障性养老的基础上,社会化养老需求日益增长。现在有较多的老人生活条件好,吃穿不愁但精神生活贫乏,感到孤独,希望参加集体活动。但现有的养老机构条件较差,设施简单,功能单一,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服务已不能满足实际养老需求。总体而言,注重健康、精神、环境三大方面的养老健康需求已逐步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趋势。

对于六安来说,发展养老健康产业颇具有资源环境优势。首先六安地理位置优越,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铁路、公路纵横全境,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车程,已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生态环境优良,山清水秀,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六大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二级饮用水标准;绿色发展理念形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加快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一谷一带”、“一心一廊”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出银山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因此,无论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理念,发展养老产业条件都已具备。

产业发展要做足特色文章

在众多养老健康的建议中,最受大众推崇的当属“管住嘴、迈开腿”。如今,许多人对自己的食材精挑细选,每天还计步锻炼。人们的新需求给健康服务产业和健身休闲运动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健康体检、体质监测、健身咨询、绿色保健食品、休闲运动、户外运动、互联网+健身等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塑造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今年市“两会”上,政协委员、六安博阳太阳能发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照伟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中表示,我市应该立足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休闲养老(健康)产业。

“以绿色生态资源为前提,以”一谷一带“建设为契机,做好我市养老产业合理布局。”周照伟认为,绿色的生态资源是我市独特的,大有文章可做。他提出应当对五保户、低收入老年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通过公建民营、购买服务、PPP模式等方式加快推进政府保障性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共连体系,达到养老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同时,发挥中药材优势、自然风光优势,促进健康养生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相融合,催生健康养生新产业。抓住市委、市政府加大“一谷一带”建设的契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体验旅游等集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体验为一体的农业产业新业态。将各个产业结合起来,形成旅游养生、药膳养生、食品养生、疗养养生产业链。

市人民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邵松也提出了鼓励养老机构协同发展的建议。他认为应当多措并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事业。我市未富先老的矛盾决定了单靠政府有限财力难以满足巨大的社会养老需求,必须引导社会资本办养老事业。对于民办养老机构,要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适当提高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标准及床位入住运营补贴标准。要多元发展,创建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应加强投融资模式创新,由政府主导,利用PPP模式,建设集照护、医疗、康复等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机构,为我市老人提供高端养老服务。加强专业培训,建立职业化养老服务团队。围绕老龄化社会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如果形成品牌效应,必然为农民脱贫致富及医、养、护服务业发展走出一条路子。

在发展相关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借鉴别人的经验,竭力打造产业品牌。对于品牌企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融资、人才、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或倾斜;要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比如引进融合高端健康服务、康复疗养、休闲度假、绿色人居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健康养生城项目,打造模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健康养老项目等,推进健康养老产业提质升级。

健康养老产业将是一个散发着青春气息、饱含绿色、孕育生机的白金产业,我市已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发展优势及区域资源条件。但同样也面临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专业人才相对稀缺的劣势和挑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统筹规划,落实优惠政策,推进全市养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我们来说,肩负着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的使命,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迈入这个行业的蓝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