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西安市应对老龄时代,让老人乐享幸福晚年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2-23 10:52:08.0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5.2万人,老龄化率15.53%,呈现发展速度快、绝对数量大、区域不平衡的特征。如何应对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如何为古城135万老年人做好服务,让老人乐享幸福晚年?

西安市老龄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破解“养老难”为突破口,不断提升老龄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努力为老年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为“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做出积极贡献。

问诊把脉 老龄调研推动政策新创制

“老年人的需求是什么?”“老龄机构建设能否满足需求?”“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如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近年来,西安市老龄办十分重视做好老龄问题调研及调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在立足四个坚持、把握三个环节和延伸调研工作上下功夫,组织开展了10项大型专题调研,推进了我市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强化了老龄队伍自身建设,提升了老龄部门影响力,促进了老龄政策落地,使老年人有了更多获得感。

紧扣问题,回应诉求,才能取得实效。在调研选题方面,市老龄办抓住关系老年人生活保障、养老需求、失能老人照护、养老综合改革等全局性、前瞻性、基础性的“牛鼻子”问题,以关键环节作为调研的切入口,集中发力。

2010年,着眼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挑战,开展了涉及老龄机构建设、城市和农村养老问题的三项专题调研;

2013年,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开展了老年餐桌运营状况调研;

2014年,针对农村养老难开展了农村失能老人养老状况调研;

2015年,结合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了医养结合工作现状调研、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状况调研、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情况调研;


2016年,探索“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工作新路径,开展了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发展创新调研、“十三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对策调研。

……

调研工作在老龄办已经形成了自觉、形成了制度、形成了习惯,并形成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针对性强的研究成果,为提升老龄工作、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撑。

调研工作不断推动我市老龄政策的创制。先后制定完善了《西安市生活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推进我市农村幸福院建设工作的通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和运营补助管理办法》《西安市农村丧失劳动能力和贫困老年人生活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文件,形成了强有力的养老服务业资金支持体系。

2016年,我市享受高龄保健补贴57.4万人,享受生活困难老人护理补贴1643人,享受农村丧失劳动能力和贫困老年人生活补贴3521人,三项补贴共计发放资金4.59亿元;支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补助资金336万元、运营补助资金823.72万元;下拨农村幸福院建设补助和运营奖励资金2214.6万元。近三年来,市本级财政先后为47养老机构兑现一次性建设补助1462.78 万元;连续七年累计下拨运营奖励资金2444.391万元。仅2016年,全市下拨各类养老资金达到5.6亿元。

改革先行 建立养老服务发展大格局

大西安需要大格局。

在刚刚结束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提出,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健康和养老事业,解决“养老难”。

市老龄办改革先行,抓住大西安建设发展的时代机遇,打造建立大老龄的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养老服务业大发展。

——新建养老服务设施。连续三年将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到惠民实事和目标考评内容。仅2016年,全市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站125个,农村幸福院189个。2017年,将新增111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87个农村幸福院。

——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调研,科学制定农村幸福院建设规划,强化对农村幸福院的动态管理。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指导性文件,创新管理机制,加强评估考核。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路径,努力破解老年餐桌运营难题,着力在破解“养老难”上取得新成效。

——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2014年以来,市老龄办对187个社区和2031户老年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2017年,还将继续此项工作,开通申报直通车,公示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制订“一对一”改造方案,年内改造完成1000户。

同时,市老龄办组织各成员单位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专家对老龄委成员单位履职情况和区县老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和规划的全面实施。

注入活力 社会参与成老龄事业新动能

参与社会发展是老年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形式,也是个人终生发展和老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

近年来,市老龄办大力发展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了城乡社区(村)老年协会健康有序发展,全市所有城镇社区和行政村均成立了基层老年协会,实现了全覆盖。因地制宜地实行了基层老年协会的登记、备案“双轨制”,连续三年开展了“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年”活动,创建了204个市级示范基层老年协会,命名了124个市级规范化基层老年协会。

资金是制约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以来,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等累计投入736.4万元用于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仅市本级就扶持了204个市级示范基层老年协会,资助了551个工作积极的基层老年协会。

下一步,市老龄办将把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建设“有设施、有制度、有班子、有经费、有作用”的规范化基层老年协会,实现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创新宣传 优化敬老助老扶老新环境

营造全社会敬老助老扶老的大环境,倡导“人人参与”的养老新观念尤为重要。

近年来,市老龄办不断创新宣传,把做好老龄宣传教育作为开展各项老龄工作的基础,着力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优势,突出积极老龄化宣传的主旋律,营造积极向上的老龄宣传氛围。

——深入宣传党和国家老龄工作方针政策、涉老法律法规、老龄化形势、老龄工作最新动态,进一步提升老龄工作地位。

——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敬老宣传活动,举办老龄产业博览会、体育健身比赛、文艺汇演、书画展,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

——认真组织和指导全市“敬老月”系列活动,开展好“敬老文明号”、“老年维权示范岗”、“孝亲敬老之星”、“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等评选活动,树立表彰一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敬老、惠老典型,在全市形成为老服务创先争优新局面,优化老龄事业发展环境。

——丰富老年人健康和文化生活,在城市社区(村)开展义诊和电影巡映活动,截至2016年底,先后组织了222家医疗机构、6370名医护人员开展义诊活动355场,巡回放电影1422场。仅2016年,参加义诊活动的医院就有37家,出诊医护人员达2305人次,直接接待群众5.34万人。2017年,市老龄办还计划开展100场面向农村的医疗义诊活动。

正如市老龄办主任李改草所言:“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为老年人服务,是我们的荣幸;让老年人幸福,是我们的使命。”展望未来,西安老龄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常怀敬老之心,常扬敬老之德,常兴敬老之风,常做敬老之事,带着真诚和真心,付出努力和汗水,西安老龄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