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家门口养老拓展了养老模式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6-11 09:24:51.0

 

    “银色浪潮”席卷整个世界。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该地区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早就跨进这一门槛。当今,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7%,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为5%。

  人口老龄化不能视为坏事,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应积极面对,大力发展老年事业,让老有所养,使每个老年人都得到贴心实在的服务。

  按我国传统,过去多为家庭养老,直到20世纪90年代,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的养老形式。但是,在社会经济现代化和现代人口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小型家庭增多,空巢家庭增多,家庭赡养功能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许多挑战,许多老人在家无法得到必要的照料。随之,像发达国家一样,各地纷纷发展社会养老机构。然而,这受制于资金、场所等多种条件,粥少僧多,根本无法满足巨大需求。有些老人申请入住养老院,要排队等待几年、十几年。拿浦东来说,现有养老床位计2、35万张,只占户籍老年人口数的2、99%。再说,有些老人或限于经济条件,或舍不得离开家居环境,也不想住进养老院。

  对此,大家努力在探索多种多样的养老模式。浦东创办的“长者照护之家”,开办在街道社区,即可以让失能老人住进来,进行专门护理,同时也可以通过签约,为周边家居老人提供饮食、清洁、保健等照护服务。这种介于养老机构和日间服务的“微型养老院”,重视营造“家”的氛围,让老人有宾至如归的“家”的亲切感,服务既周到,价格又便宜,受到周围老人及家属的热烈赞誉。目前在浦东这样的“长者照护之家”有4 所在试点,在积累了经验后,将会在全区大力推广。

  这是一种养老方式的创新。在家门口养老,既让老人“离家不离亲,离家不离社”,仍然愉快地生活在原来的熟悉环境中,同时又能得到养老专业机构的照护服务,消解了家庭养老的困难与不足。可以说它兼有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之长,而且由于它规模微小,在政府的倡导支持下,可以在街道社区广泛建立。随着这些“长者照护之家”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合作的加强,也将更好地整合社区资源,更好地为社区老人服务。这种就近养老模式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