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3-08 13:11:33.0

“养老”不仅仅是关乎老百姓钱袋子的民生热点话题,更是历年来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重点领域。

回顾“十二五”时期,面对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环境,我国作为新兴保险大国经历了一个较快发展与矛盾凸显并存的阶段。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人民群众养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丰富养老产品服务供给迫在眉睫,这正与“十三五”时期民生保障的主旋律相吻合。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都是未来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一直以来,我国养老保障“三支柱”都处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柱独撑”局面,而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的财务压力急速增大。鉴于此,保险“新国十条”提出,要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税延养老保险”)试点,落实和完善企业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2016年“两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指出“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在2017年“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这些都呼唤年金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建立起“多层次混合型”的养老保障体系。

缓解第一支柱独大现状,商业保险公司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养老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的4万亿元结余正逐步实现市场化投资运作,去年12月全国社保理事会公开招标结果显示,21家投资管理人中有6家出自保险业。第二支柱中,2016年前三季度保险机构运作的年金受托规模4845亿元,占比70%;年金投资管理规模5460亿元,占比53%,均居市场主导地位。近八年投资平均收益率为8.68%,实现了基金保值增值。第三支柱中,保险业更是扮演了主导者角色。由于在收益、保障、领取等方面优势明显,使保险产品成为第三支柱的天然载体,在客户、平台、投资等方面优势突出,使保险机构成为第三支柱的天然管理人。

此外,从历年的“两会”提案中不难发现,养老保险税优政策成为6年间连续不断被提及的议题。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曾表示,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在国家提供基本养老的基础上,应更多地依靠个人,而发展税延养老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有利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丰富养老产品增加服务供给

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2亿,到2025年,60岁以上人口或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为了能让老年人更有尊严地老去,保险业在丰富养老产品种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记者注意到,自2013年以来,长期护理保险这一低调的险种坚持小步慢走,年年出现在国家或保险业的重要规划中:20139月,国务院相继发布第35号文和第40号文,前者提出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保险产品,后者提出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20148月,保险“新国十条”提出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写入“十三五”规划中;2016年《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把长期会理保险作为保险产品创新的重要部分提出;同年发布的《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为商业保险预留了很大空间,比如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发展与长期护理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商业护理保险,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近年来,我国多地先行先试长期护理制度,涌现出强调“医养结合”、实现“护有所保”的青岛模式,以政府主导的互助式保险为主体、商业化承保管理为依托的海淀模式,以“险种独立、保障基本、发展补充型和叠加型商业保险”为核心的上海模式等多个模范样本。自2006年人保健康推出第一款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后,商业保险市场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截至今年1月,共有16家险企开展了护理保险业务,在售产品共166款。

“以房养老”,这四个普通的汉字拼凑在一起,沉甸甸的令人喘不过气来。它包含了国人最关注的两件大事:房子和养老。而将其置于保险公司丰富养老产品的体系中,会面临巨大挑战。这点在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地率先开展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遇冷便可看出。主要推进此项业务的幸福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610月底,只有89人参与了以房养老计划。虽然目前对此“小众养老产品”应者寥寥,但“摸着石头过河”毕竟在尝试提供一条新的养老途径。

加快险资融入新型养老模式

众所周知,险资一直都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并以其久期长、规模大的特点引来无数“橄榄枝”,而保险独特的行业特性则使得险资参与养老服务业建设更具天然优势。近年来,以“医养结合”为概念的养老社区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成为众多险企争先布局养老产业的突破口。

2013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将“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作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六大任务之一。2015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要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十三五”规划亦明确提出,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做好医养结合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保险业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积极性很高。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9月底,共有9家保险机构已经投资或计划投资28个养老社区项目,计划投资金额665亿元,已投资金额224亿元。

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曾表示,将无形的保险产品与有形的养老住宅以至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民众提供全面的保障服务,保险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这种客户资源和已有的保险品牌能够有力地支撑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保险公司网点覆盖广、销售能力强、精算技术专、信息化程度高,可以充分挖掘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强、便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