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如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3-24 10:54:35.0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工程,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了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近日,记者就如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社保成绩成果斐然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革,在整体上已经摆脱了计划经济时代单位保障的模式,全面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说起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闽钢话里透出自豪。他说,我国成功编织起世界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数量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大国社会保障的基业。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惠及民生之广,成为中国又一张“名片”。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向运华认为,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是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迅速的重要特征。他表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以“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着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2009年推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011年推出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4年这两个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覆盖了全部劳动力及老年人口。”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封进表示,除此之外,我国还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覆盖人数已经超过了13亿,全民医保体系已基本形成;同时还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直接给予贫困家庭现金补贴。

补齐农村社会保障短板


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在实际人口覆盖率、资金筹措、保障水平、统筹层次等方面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补齐农村社会保障这块短板,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是当前乃至下一步工作的重心之一。

“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是今后社会保障发展遵循的重要原则。”向运华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合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整合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居民大病保险、农村社区养老及护理服务等现实问题,充分重视城乡社保差距,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林闽钢认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将进入优化发展的新阶段。“十三五”时期,我国首先要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较为滞后的问题。这需要从共享发展理念出发,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同时,加快当前农村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的制度建设,尽快补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块短板。

封进表示,缩小城乡差异,比较合理的办法是统一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她介绍,2016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为我们今后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指出了新的思路,即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

打好养老保障这张牌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近年来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加,社会养老服务重要性日益突显。为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言献策,成为摆在学者面前的时代任务。

“通过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为下一步老年基本生活提供更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的基本目标。”封进说,通过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政策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健康老龄化提供保障;通过完善老年护理筹资和社区服务政策,满足高龄老人对护理的需求,降低家庭护理的经济负担;通过推行鼓励老年就业和老年技能培训的政策,促进积极老龄化和生产性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的挑战是很多国家正在应对的难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重点发展了以社会养老保险为核心内容的政策体系,存在“重保险、轻服务”的倾向,社会养老服务短缺、服务质量不高,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林闽钢表示,当前需要确立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主线,在养老服务项目和养老服务质量上形成重点突破,充分发挥社会养老服务近民、亲民的优势,建立“老人友好型”社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向运华对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碎片化的社保制度;小步推进延迟退休年龄,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居家、社区的社保服务;既要落实政府的主导责任,也要鼓励社会组织在养老、健康领域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