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中国式养老”的各种模式在试点、推广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5-18 10:14:03.0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银发浪潮”扑面而来,冲击着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家庭。

面对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各地政府积极应对,“中国式养老”的各种模式在试点、推广。然而,究竟如何让每个人老了的时候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2016年底,全国老龄办等3部门公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达到4063万,在老年人口中占比为18.3%

老龄化问题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对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作了全面部署。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存在许多与新形势、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何应对摆在面前的挑战?正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各抒己见。

养老,一个时代命题

引导农村自主建立养老护理队伍

“农村养老问题尤其突出,一些失能老人遇到的困难非常严重。”来自中国社科院的李蓝委员说,社科院社会学所就该问题做过多次研究,希望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我们在‘及人之老’上显得不够,尤其是对失能老人、农村老人的关注更少。”全国政协委员陈俊宏说,“农村村落分散,农民远离机关、媒体,反映渠道少,得到的社会关注度相对弱一些,农村与城市养老的关注度、帮扶力度是不一样的。”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法工委原副主任阚珂也举了自家的例子。家里高龄老人居住在6楼,一旦生病,上下楼就成了问题,一般中年人背不动老人,只好找附近的青壮年来背老人上下楼。

陈俊宏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要逐年加大对失能老人护理补贴的力度,将其发放到老人家庭进行自由支配。对于农村来说,引导村民自主建立护理队伍,探索专人陪护、轮流看护、“提醒式”看护,即由专人定时提醒老人子女做好看护工作等多种途径。

养老服务多样化


作为慢病高发多发人群,实时的安全健康保障成为养老的首要需求;加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不断攀升,现有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从各方面都满足不了他们多样化的需要。

在刘春委员看来,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主要面临三个困境:一是庞大的养老人群导致医疗等社会负担过重。二是中国人习惯家庭养老,原本的独生子女面临抚养四个甚至更多的老人,压力过大。三是公共养老的设施和心理准备不足,一方面很多人还不习惯去养老院,另一方面不同的人群希望有不同层次的养老院来选择,但目前选择的余地并不多。

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共计2.8万个,其中养老服务床位669.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与发达国家的每千人拥有床位5070张差距很大。我国需要的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达1000多万人。

李滨生委员在调研中发现,社区和机构养老供需矛盾紧张。目前87%的民办养老机构只是为完全自理的老人服务,而且大部分仅仅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服务,养老服务机构适老性基础设施配备不足、专业护理人才缺乏、服务理念滞后、服务类型较为单一,对机构自身运营也造成巨大压力;当前社区养老环节较为薄弱,因资源受限,许多社区仅限于建立医疗中心、添加简单的健身器材、设立老年活动室等,无法为社区老人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切实将“互联网+智慧养老计划”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建设面向“互联网+”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供需对接、集智能终端、服务平台和服务运营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格局

陈俊宏讲了个故事:“农村老家有个老人脑中风,一个人待在房子里,他的子女每天早晚只给他送一顿稀饭,导致老人营养不良。我母亲看老人可怜,就去给他送肉,但也不能天天去送,不然他的家人有意见,因为周围的村民会因为我母亲的举动来指责他子女。”

“所有人到老年期都要面临的养老、医疗、照护、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涉及所有人,关乎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李滨生持这样的观点。

他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方向应是如何维系老龄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良性关系,确保老龄社会中不同群体间的和谐相处,推动老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重点进行梳理。例如,老年人整体和老年人中不同群体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身心健康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社会参与状况、社会支持状况,以及养老公共服务的重点和目标,老龄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养老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承受能力和发展水平等。”李滨生说,对这些问题,不仅要有理论探讨,更要有科学评估;不但要提出努力方向,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出台有效政策措施推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