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陕西养老政府该如何兜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5-24 14:40:21.0

老龄化,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正向我们扑面而来。截止2014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人有56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5%,其中农村老人远多于城镇,而且空巢、留守老人的数量还在激增,有些地方甚至达到70%左右。这些人靠什么养老?如何养老?政府、家庭、社会三驾马车该如何各司其职、并驾齐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全省15个县(区)进行了调研,力求找到更多更好的思路和办法。

政府的“底”该如何兜

问题引出:近年来,我省在农村养老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尝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围绕居家养老,积极培育各类服务企业和机构,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农村养老工作越来越多元化、规范化、法律化。但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各县区都建有中心敬老院,而且标准高、设施好、床位多、功能全,但入住率都比较低,有的仅为30%左右,造成了大量的资源闲置。二是在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有政府缺位、重视不够的问题。三是一些地方的幸福院建设和政府初衷有差距,不是利用闲置房屋、校舍改建扩建,而是花几十万新修重建,导致新的债务。有的因选址问题,很少有人去,成了摆设,有的因缺乏必要的运营经费和管理人员,常年“铁将军”把门。四是政府在养老方面包揽过头,花了不少钱,出了不少力,客观上导致一些子女把责任推给政府,成了甩手掌柜。


长武的农村互助幸福院。长武县坚持“实用、就近、互助、可持续”原则,对村里现有闲置校舍、办公用房等进行维修扩建,将幸福院建在家门口,不打破过去的村组人员结构,让老人离户不离村,能够“看得见乡亲,听得见乡音,留得住乡愁”。按个人意愿,他们将空巢、留守、特困、五保户、重度残疾等老人集中安置在幸福院,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未失能的照顾失能半失能的。在生产生活上,人均一亩地或一亩果菜、一窝鸡兔,保吃饭、保零花钱、保后续收入。他们还选派有责任心、有孝心、有耐心的“院长”长期入住,负责纠纷调解、公共卫生、文化活动、资产管理、设施维修等。调研中,县民政局的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建设农村互助式幸福院,其实是在重建一种社区文化,通过“互助”重建新型的信赖关系,让老人结成互帮对子,方便感情交流,像个大家庭一样其乐融融。

凤县的幸福院和留守儿童乐园。凤县结合农村实际,把农村幸福院和留守儿童幸福家园融为一体,一并规划,一并建设,为很多在家带孩子的留守老人解除了后顾之忧,老人能在幸福院安心活动,孩子又有人管,有地方玩,既老有所乐,又少有所托。同时,县上每年还给每个幸福院补助1万元运行经费,配备了一名公益性岗位管理人员,保证了幸福院的正常运转。

对策思考:养老问题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托住该托的底,积极引导、强力推动,就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长武、凤县等地的做法启示我们,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厘清兜底职责。目前农村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管好养好“五保”、特困和各类重度残疾老人,主动为居家养老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搞好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基础养老金、高龄补贴等,切不可大包大揽。

二是用好现有资源。有条件的县区,可以充分利用中心敬老院的优越条件和剩余床位,开展代养业务,向农村有需求、有意愿的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开放。对一些子女不在身边或子女无赡养能力的病残、失能老人,采取政府补一点、家庭拿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集中赡养。

三是建好互助幸福院。充分利用现有房舍和资源,以改扩建为主,切忌大拆大建。根据村庄分布实际,突出就近原则,合理规划、优先建设,规模可大可小,功能不一定求全,模式不一定统一。突出互助特色,我舀几碗面,你提几两油,他拿几颗葱,熟人熟面,相互照料,抱团取暖。根据县情实际,由民政部门统筹,每年给每个幸福院划拨一定的基本运营经费,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