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我们的养老焦虑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5-25 17:11:14.0

前不久,一则名为“一张恐怖的全家福”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排名榜首,一个名叫“逸事拾遗”的微博发出了一张照片,其中除了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之外,其余七位均为中老年人。该微博宣称这是“一个光荣遵守一胎政策的家庭”,其用意也很明显,就是以此照片来说明老龄化加剧和一胎化政策的“弊端”。事情很快就出现了反转,首先就是自贡共青团微博出面辟谣,指出照片中的大家族有几十人,这个年轻人只是和家族中的老人合影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而照片中的年轻人也很快透过微博发声确认,最早发出这条“谣言“的微博已经删除相关信息,并向当事人道歉。

这件事在其整个的产生与不断发酵过程中,一方面当然反映了一些自媒体善于“搞事情“的本质,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眼球经济的时代,很多网友甚至媒体都在争分夺秒、见猎心喜,看到一些八卦猎奇甚至危言耸听的事情往往不做详细求证,而是转发评论第一;而另一方面,这种不需要什么深刻论证,仅靠自然逻辑就能看出来的问题却被普遍忽视,也充分反映了其背后人们对人口结构老化产生的养老问题的巨大焦虑。

今年年初,涵盖全球178个国家的彭博夕阳指数就已经显示出了人口老龄化对全球经济的巨大影响。在过去的几年间,全球的劳动人口比例持续快速降低,使得越来越少的人要去照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龄化焦虑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然也就不会出现“联合国认定青年人标准为18-65岁“这样离谱儿的谣言了。按照传统界定老人的年龄界限为65岁,劳动人口则界定在15岁至64岁之间。而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在65岁以前已经停止工作。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问题也是近几年开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首先上述指数显示中国目前养老压力全球排名第五,平均3.5个劳动力养活一名老人,这比“平均7.3人承担一位老人开支“的合理数据落后一倍有余。其次长期的一胎化政策固然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但也客观上造成了年轻人养老负担加重的问题。从政策和政府层面来看,与养老保障相关的措施正在不断完善和加强,养老金平均金额连年提高,与老年人相关的医疗、康复、文体等软硬件也在不断建成发挥作用。但是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压力不断提高,在住房、子女养育、教育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加强,这些都让父母的养老成为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一道阴霾,如何化解,怕是只能依靠社会、家庭与个人的合力以及由政府引导企业、社区和家庭共建综合治理工程。


养老问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的本质概括为两点就是供需平衡和现金流。宏观配套解决养老问题是解决供需矛盾的问题,而具体到家庭和个人,解决养老问题,恐怕就要诉诸于更偏向微观经营的现金流方式了。近几年随着养老问题被普遍关注,一些劝导甚至是有点儿怂恿老年人理财、年轻人帮父母理财的内容不断出现,这种把养老的经济问题归结为投入产出的方式本质上就不太站得住脚。养老金与工资的本质区别,就是养老金是老年人的生活费而非劳动或劳动力价值所得。说白了,养老金就是给父母在他们健在的时间里敞开了花的,而其不足部分最好由其它投资型或资本型收益来补充,以最大化地降低年轻人的经济负担。敞开了花不是说全部就拿来消费做月光族,而是以此金额作为一项固定支出,暂时不用即可用来以钱生钱、小额理财。因此可以看出,若以现金流方式来看待甚至“运营”包括养老支出在内的家庭开支,其模型就会简单醒目得多。家庭总收入扣除债务型支出和一般消费支出,剩下的部分可以作为投资本金产生投资收益,可用本金越多投资收益越大,能够从来贴补消费支出的越多。考虑平均工资和养老金均处上升通道,总收入是提高的趋势,而一般消费支出中随着社会便捷度及各种民生政策的落实,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因此家庭财政要兼顾各个层面确保平衡,一是减少债务型支出特别是长期债务型支出,第二就是选择合适的投资理财渠道,确保投资本金安全、收益稳定。

纺锤形社会中承担中坚力量的中青年阶层,始终都要面对和处理“两头兼顾”的窘境。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在现实中的问题与心中的焦虑相比,总是有着更好的前景和趋势,套用一句小清新的话就是“生命总会找到出口”。而当养老问题正在从经济发展到社会配套都在逐步向好的情况下,与其杞人忧天,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家庭杠杆率增高,减少债务型支出或许不够现实,但是找到一个安全稳健的家庭理财渠道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