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养老服务呼唤有责任感的企业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1-05 14:21:33.0

第二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将于11月6日开幕,来自企业、机构的各方人士,将在这个平台上就养老问题或推出新产品,或亮明新观点,从不同角度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现在社会在养老服务问题上的认识和做法,越来越趋于一致,实现了四个转变:养老服务工作从行政性经营逐步向市场化经营转变,从事业化管理逐步向企业化管理转变,从非经营实体逐步向经营实体转变,从财政维持逐步向自负盈亏转变。

这些转变背后凸显了一个事实,就是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加速推进。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多少往圣前贤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在社会转型期,面对猝然来临的老龄化浪潮,如何积极应对,是关系亿万群众民生福祉与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国家财政要大幅度地提高对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的投入。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举办的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及敬老院,首先应该接纳“三无”和“五保”老人,做到应保尽保。

但是,要探索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发展新机制,指望政府包打天下,也不现实,尤其在财政收入结束高增长的现阶段。因此,养老服务产业化势在必行。这意味着服务提供、保障对象、机构养老等方面需要一系列转变。

在服务提供上,要从政府直接办服务向政府购买服务转变,从单纯地培育发展向建管并重转变。

从保障对象的角度看,服务对象也得到扩展。过去养老服务是指单纯地保障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而将来的养老服务则面向全社会的老年人,包括健康老人。

从机构养老方面看,要从过去偏重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转向偏重营利性的养老机构。根据这一原则,即使政府做养老机构也要按照项目化管理,进行社会化运营。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缓,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资金和医疗福利需求却不断增加,财政的压力势必更加突出。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居家养老,实现养老机构产业化发展,不仅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经之路。

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刚刚起步,不要只把养老服务作为负担,这是一个朝阳产业。据估算,我国养老事业大概能够创造超过千万的新增就业岗位,除3%—4%的老人在机构养老外,其他居家养老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的信息化管理、医疗救助、配送餐服务、精神护理和心理慰藉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和商机。

为此,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以及民间组织和个人举办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养老机构,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以保利地产为代表的企业界发力养老服务领域的初衷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