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老老看护”正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模式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9-06 14:28:17.0

在日本,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老老看护”正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是指老人在家中由同属老人的家庭成员照顾,比如六七十岁的老人照顾八九十岁的父母。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聘请专业护理人员的日本家庭仅为14.8%,而更多的家庭选择成员之间的互相照顾。

笔者从我区一些乡镇(街道)的村、社区了解到,这种“老老看护”养老模式在我区也有发展趋势。在一个社区有一户人家,女儿的父母五六十岁,丈夫的父母70岁左右,她邀请四位老人在一个家庭内养老。一个家庭内四个老人生活在一起,有说有商量,生活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就医、服药等,生活有条不紊,还能养花种草,交流科学养生,老人们感到生活幸福。另有一对夫妻,丈夫和妻子都70岁,但其父母分别95岁、93岁。为了使父母晚年生活幸福,这对夫妻坚持“老老看护”,同兄弟姐妹们商量好,夫妻两人步行5公里路,挑起了白天照顾老人的重担。他们认为坚持“老老看护”是小辈的应尽义务。

同样,“老老看护”在我区的一些乡镇中也有这样的典型实例。章镇小学有位退休教师叫金雪英,今年已88岁,是位一级肢体残疾人,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丈夫已87岁多,是一位一级听力残疾人。可是金老师有两个比他年轻的妹妹,不仅年龄比她轻,而且身体比她健康,于是两个妹妹和妹夫组成“老老看护”,主动轮流照看姐姐和姐夫。在他们全身心照料和护理下,金老师夫妻俩的晚年生活十分幸福,受到退休教师的广泛点赞。

百官街道原丰一村西门头村民蒋菊芬已75岁,其丈夫何友治是退休教师,年近80岁,但父亲今年99岁,母亲已95岁。于是他们一家实行“老老看护”,蒋菊芬、何友治这对不到80岁的老人,主动每天去父母家中,护理老人。这对老人每天生活在快乐、幸福中,盼望双双活过百岁。他们的孝心在南湖片传为美谈。

这种“老老看护”在村镇和社区处处可见。笔者做过一番调查,有个村有68%的人家有着“老老看护”的养老关系。一个村的一个小组16户人家,竟有9户人家有着这种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得到了更多家庭的认可,显然,“老老看护”与其他养老模式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其一、便于照顾,践行孝道。“老老看护”,两对老人(或是两代老人)往往相处很近,经常交往接触,这样就为行孝打下了基础,护理照顾起来就方便,也为小一辈向老一辈行孝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看护者和被看护者长期生活在一起,熟悉彼此的生活习惯,就会熟悉情况,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看护”质量,及时化解各种矛盾。

其二、可降低认知障碍老人发病率。看护者因为照顾老人,不会感到生活单调无聊,经常与社会、家庭各种人物接触,这样可有效降低认知障碍老人的发病率,保障老人健康。

其三、可以减少养老院及护理人员的数量。对社会来说,“老老看护”可减少养老院及护理人员的数量,减少政府对养老设施的资金投入,减轻一定的资金压力,利于政府用有限的资金,做好更多的养老工作,利于民生的改善与提高。

其四、可以不断创新,推动养老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养老方式应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只有在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养老模式的探索,并不断探究、总结,才能不断扩大、提高我们的养老质量,真正给老年人带来老有所靠,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