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服务添“智慧”养老更贴心
作者:-
 |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合肥)
 |  
发布时间:2017-11-17 13:42:17.0

我省今年7月出台的“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大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信息服务,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以物联网、信息化新技术带动养老服务水平提升——

李鑫 本报记者 聂扬飞

科技助力 乐享老年生活

“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享受一回高科技生活。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合肥市庐阳区杏花小区的乐年长者之家,80多岁的邵奶奶乐呵呵地说。

乐年长者之家是一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也是全国7个承接“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单位之一。记者在这里看到许多其他传统养老院里没有的“新玩意”。 “这里生活比家里还方便。 ”邵奶奶告诉记者,房间里配备整套物联网设备,平时进出无需钥匙,只需指纹即可,开门的同时可根据设定打开房内的灯光、电视、空调,晚上起夜时灯会自动点亮,不再需要床头手电筒,生活自在惬意。

看似普通的一张床垫,同样蕴含着高科技元素。该养老机构负责人崔峥介绍,他们专门为需要重点监护的老人配备了智能床垫,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睡眠时间、心跳和呼吸指数、离床次数等,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需求。除此之外,房间里的智能断电插座、红外幕帘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也同样保障每位老人的生命安全,老人如需主动求助,还可使用一键紧急按钮,轻轻一按护士立刻就到身边。

“智能化和信息化,为我们有效开展照料和监护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乐年长者之家的信息监测大屏幕前,工作人员正实时查看各位老人的信息。他们告诉记者,随着智能看护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工作人员夜间巡房时在计算机上或者PAD端即可完成,提高了巡房的效率。同时,便捷式智能健康体检一体机的投入使用,医护人员不用携带各种体检设备,一台健康体检一体机就可以做到测量血压、体温、血氧等健康生命体征,并且一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减轻了一线员工的工作强度。

 

今年7月,我省出台“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大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信息服务,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等。 “按照规划的要求,我们在前期开展民政部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引入各种物联网的智能设备,提升养老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庐阳区老龄办副主任赵飞介绍,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智慧养老通过物联网基础上的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及计算,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传感器和计算网络的连接,实时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出行安全,给老人带来生活上的关怀。

足不出户 关怀及时送达

对于那些选择居家养老、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群体而言,同样也能享受到智慧养老带来的便利。在合肥庐阳德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记者看到,该中心依托12349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市范围内的老人提供24小时不间断居家养老服务。

德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郑晓婷告诉记者,中心刚刚通过养老信息平台项目验收,成为全省首家通过政府多部门共同验收的区级社会服务呼叫中心。 “通过信息平台,目前可以为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帮助、紧急救助、精神慰藉三大类约100多项服务,让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日常生活照料。 ”

“有了这个信息平台,一个人在家里也安心了很多。 ”家住逍遥津街道的宛敏坤老人说。前不久的一天清晨,宛敏坤老人突然感觉身体不适,于是拨打了中心的紧急救助电话。中心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老人情况后,立即联系其所在社居委的工作人员,同时通知亲属,在20分钟内成功将老人送到了医院并及时安排救治。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养老已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民政部门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受传统观念、生活习惯等影响,近七成网友赞同让父母居家养老,二成网友认可社区养老,仅一成网友愿意到养老院养老。因此,在我省合肥、芜湖、滁州等地,通过政府和社区的鼓励、引导、扶持,引入社会力量搭建智慧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受到越来越多老人的欢迎。

在芜湖市弋江区,芜湖援通智能化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为约100户空巢老人家庭免费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该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姜胜宏介绍,这个智能监控设备不仅可以对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能力进行实时监测,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和服务人员还会提供24小时紧急救援和生活求助服务,真正实现“生活困难有人管、实际需求有人帮、生存状况有人看”。

破解难题 更好满足需求

当前,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记者也发现,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工作理念、推进方式等诸多因素制约,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在政府、市场、平台等层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但当前信息化标准制定不完善,导致不同信息平台无法相互衔接,造成信息化手段臃肿、信息资源浪费以及养老服务不便利。 ”民盟安徽省委今年专门围绕智慧养老主题展开调研,并提出意见建议:建立由民政、老龄委牵头,人社、卫生、科技、文化、经信委等部门参加的统一的、常设的信息化养老服务体系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我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鼓励运用可穿戴设备等移动信息采集终端,实现老年健康状态信息的动态监测。但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智能化养老服务产品五花八门,由于缺乏相关的质量、功能等检测标准,导致质量参差不齐,稳定性较差、功能有缺陷,制约了养老服务信息化产业发展。

省政协常委韩卉表示,市场主体对老年人需求了解不足,服务范围狭窄、内容单一,信息化养老服务主要集中在餐饮、保洁、健康状况监护、定位等方面,多是提供日常生活帮助、健康护理等“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服务,对于精神满足、养生、度假、旅游等“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高端养老和个性化养老需求难以满足。

“希望在未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物联网为支撑的线下养老保障网络。 ”赵飞建议,通过改进机顶盒功能,将电视、电话技术组合升级为互动交流可视平台系统,让老年人和养老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无缝对接,借助区域网络整合社区、家庭、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宽覆盖的智慧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