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各地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助力老有所“医
作者:-
 |  
来源:中国社区网
 |  
发布时间:2018-03-19 10:57:3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不仅是子女的义务,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为了让老人们更好地安享晚年,各地探索医养结合不同模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健康老龄化。

医养结合 让养老舒心看病省心

各地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助力老有所“医”

(在河北,医师指导老人进行康复训练。图片来源:新华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14次提到“养老”关键词,并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的要求。

当前,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满足了老人养老照护需求,但随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大量增加,生活护理需求与医疗健康需求双重叠加,迫切需要推动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不只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文娱活动,还提供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让老人养老舒心,看病省心。

重庆:医养中心设在敬老院

经济困难的老人怎样养老?失能、半失能老人晚年怎么过?重庆市大足区探索将医养中心设在敬老院里,在邮亭中心卫生院试点成立首家特殊群体医养中心,让老人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今年65岁的五保老人刘光全住在敬老院,由于失明多年,看病出行十分不便。如今,医养中心不仅设置了专门的功能性科室,每天还都有全科医生和护士值班,保障老人们小病不出门。“只要身体不舒服了,叫一声,医生和护士马上就来了。”说起现在的就医条件,刘光全连连称赞。

各地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助力老有所“医”

(居民在敬老院享受医疗服务。图片来源:华龙网)

据介绍,在该医养中心居住的大都是五保老人,每月享受民政补助的650元生活补助。敬老院将其中的500元集中起来作为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开支,此外,老人看病产生的费用在医保报销后的自费部分,则通过民政大病救助、红十字疾病应急救助项目及邮亭镇政府共同解决,保障困难老人基本实现零自付医疗费用。

北京:心理服务室将入驻养老院

“王老师,多亏有你,我才能从过去走出来。”在北京东四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70多岁的失独母亲齐阿姨拉着心理辅导员王承进的手久久不放。

各地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助力老有所“医”

(老人接受心理咨询。图片来源:新华网)

该心理健康服务站由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与街道共建。目前,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已与北京24个社区合作,不仅建设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还培养社区心理健康辅导员1500余名。王承进就是其中之一。

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王承进每年接待心理咨询超过90人次,其中老年人占大多数。“大部分老人都想‘找个人聊聊’,宣泄心里的不适与困惑,”王承进说,开展老年人心理疏导十分有必要。

今年,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还将陆续走进当地约400家规模养老院,开设心理健康服务室,服务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并辐射服务周边社区老年群体。

广东: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今年93岁的陈婆婆家住广东江门荷塘镇,身患多种疾病,于是申请了家庭病床和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各地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助力老有所“医”

(家庭医生上门为老人服务。图片来源:网络)

“家里没条件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只能在家里养老。老人行动不便,以前到医院看病很麻烦,现在荷塘医院的医生直接上门服务,看病成本低了,也更有保障。”陈婆婆的儿子说道。

在江门,像陈婆婆这样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老人不在少数。今年初,江门市将医养结合模式延伸至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行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和社区医疗机构结对模式,为居家老人设立家庭病床、引入家庭医生、建立健康档案等。

结语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安享晚年是所有老年人的心愿。各地不断探索医养结合新理念、新模式,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衔接,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