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养老产业未来可预见的趋势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3-23 16:04:19.0

为什么我们要推荐养老项目呢?

在介绍项目前,我们必须得先讲一讲养老产业。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养老产业,其实养老产业存在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说,我国老龄化社会实际上早在17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端倪。

根据我国总共进行过六次的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早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就超过了10%,达到联合国对于 “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这个数值又在接下来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以及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疯长。

这个增长到底有多大?第五次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人口结构中的数据是8811万人,占比6.96%,60岁以上的人口占超过了10%,到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也就是2010年的时候,转瞬十年间,就达到了1.19亿人,占比8.9%,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了15%。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老龄化社会国家。(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规定,一个国家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

这是来自国务院以十年为周期发起的人口普查结果数据,还是非常具有参考性的。

这是来自国务院以十年为周期发起的人口普查结果数据,还是非常具有参考性的。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结合着目前三四线城市,大量的年轻人因为经济原因迁徙到一线城市,在老家留下了难以计量的空巢老人。在这样的城市里,年轻人大量的流失,非但没有实现“家庭养老”的理想养老模式,反而还要帮儿孙带孩子。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养老蓝海市场。

而养老产业的具体市场规模,目前还鲜有权威的第三方有准确的数据出来。暂时可以参考全国老龄办的数据,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达到了1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年将达到3.3万亿元,2030年将达到8.6万亿元。未来1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空间最大的国家。

结合着我国的国情,目前养老产业在中国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 政策驱动,而不是市场驱动

  • 老龄人口“未富先老”

  • 居家养老在三四线城市有开始不能满足的缺口出现

目前的养老产业发展仍旧十分依赖政府引导与补贴,尚未找到养老商业体的强盈利点。但这仍不失为一件好事,各地政府所提供的补贴,大大的降低了创业的风险和准入门槛,也使得养老市场获得了资本和企业的青睐。

结合我国上世纪的三次婴儿潮来看,第一次婴儿潮,65岁以上的人群,文盲率依然很高,且在人均收入能力上并不高,所以这导致了之前养老市场的不温不火,但随着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开始的第二次婴儿潮,尤其是从1965年(52岁)直至1973年(44岁)出生的这一代人,逐渐步入退休年龄,将会给养老市场带来极大的机遇。

因为这一批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经济影响最大的那一批人,这一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情况逐渐好转,补偿性生育势头强劲,教育水平也得到了空前提高,这批人成年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是目前我国人口中最富裕、消费力最强的人群。

结合我们之前讲的来看,尽管居家养老仍然是符合亚洲文化的主流养老方式,但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放量空间,尤其是在经济原因导致的人口迁徙大背景之下,“养儿防老”的居家养老模式将在三四线城市愈发难以维系,社区养老产业很有可能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

据《中投顾问》在2017年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率仅为16%,这意味着有近84%的老年需求暂时还没有得到满足。

可以预见的是,社区养老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得到极大的扶持,并在此基础上得以极快的发展。

这样的情况将导致三个趋势:

  • 必然的与医养结合

  • 竞争更加激烈

  • 中端消费市场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