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养老产业价值万亿,但别把它和养老地产划等号
作者:-
 |  
来源:界面新闻
 |  
发布时间:2018-04-27 13:16:37.0
  再过两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2.43亿,2033年达到4亿,2050年逼近总人口的33%左右——这是4月17日,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协会副会长朱于山在由普华永道思略特主办的“2018中国养老行业论坛”上透露的数据。相较于美国社会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的进程,中国老龄化之路发展将更为迅速且变化剧烈。早在十年之前,中国有不少房地产企业已经试图向老年地产转型,但是当时该产业的商业模式还不明确,很难发现利润。而如今,几乎各行各业都可以在养老领域找到大规模的发展机遇。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医药医疗健康咨询业务主管合伙人孙超认为,2030年中国整个养老市场会达到5万亿~10万亿元的规模。就中国近几年发布的政策来看,政府希望养老服务实现多元化业态,包括健康、居住、旅游、休闲等等。如今商界、学界有关养老相关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地产领域,但实际上养老的范畴更为广大。
  这一点在论坛上得到了美国同行的认可,他们表示,用美国几十年的经验来看,养老业其实是很复杂的行业,主要涵盖了四个部分——做机构养老要涉及地产;一定会涉及到医疗行业、“如果你做得很成功,90%的客户会在你这里过世”;老人每日三餐,活动、班车等工作又类似酒店管理;某种程度上,服务业安排是否高效就暗示你能否赚钱。因此,只有四个行业都均衡发展,才能实现 “全程”养老。随着老年人的消费升级,他们也愿意消费更多覆盖自身需求价值链的产品,包括娱乐社交、养老居住、慢性疾病管理和身体康复等。
 
  中外企业正在纷纷抢占蓝海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老龄化突然来袭,地产公司纷纷抓紧转型建设养老居所。大部分企业在盲目跟风之后才发现养老不是简单的硬件转型,服务水平、生态链问题才是关键所在。而此时,经历过并购风潮的美国养老行业,排名前十的运营商其市场份额已经超过70%。中国正在经历这样的时刻。绿地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小华说:“2013年全国的房地产企业只有十几个、二十个做养老,到去年为止,全国的房地产企业只有十几个、二十个不做养老,房地产的转型升级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现如今,每家企业都在根据自身的优势做精准聚焦,绿地和绿城这两家房企分别选择了“旅居+康养”和“学院式养老”模式。健康和快乐是活力老人养老的两大需求,在美国,参与老年旅游的人占老年人口的60%—70%,中国目前只有20%,拥有具有巨量增长的可能性。房企丰富的存量房产可以帮助公司实现全国化的养老布局——优先选择周边有自然风景区的旅居地,以酒店为载体,并匹配健康养生的服务模式。但作为近几年出现的新兴模式,中国旅居养老的市场也尚未发展成熟,各类参与者仍处在模式探索阶段,产品有趋于同质化、利润率低的风险。实施 “学院式养老”,主要是以学校的形式构建养老社区——销售高校的医疗健康服务,提供文化教育服务,这适合年龄偏年轻的业主,而高龄业主年事已高,已经没有精力参加大量课程和活动。因此,养老机构的商业模式要努力实现闭环。除了正在疯狂圈地的中国企业,外资企业也在觊觎中国养老这块丰美的肥肉,不同的是,他们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开发中低端产品时,外资企业通常会套用标准化模式——每一个社区都长得完全一样,包括房间布置、餐饮、员工每个小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向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社区服务。月费制的结算模式,可以让居住不满意的老人下个月就选择离开,极低的门槛保证了社区入住率达到了90%以上。高端产品则相反,提供相对优质的居住空间,要求健康管理至少要达到美国家庭医生的等级,并将养老护理服务分级,以缓解社区内的照护压力。星堡会投资咨询的董事总经理王雨珂认为,外资企业成熟的事故处理、风险监测、护理质量、餐饮成本分析,可以让自身的产品以极快的速度在中国复制,但是目前他们依然遭遇了一些挑战,一是中国每个区域的养老政策有所不同,对外资产品的审批效率造成阻力,二是中国养老机构专业人才的稀缺。
 
  未来竞争的新助手——智慧养老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鼓励养老机构使用“互联网+”、现代科学、中医技术等提高服务质量。一些养老机构已经在使用智能监测仪、电子床垫,向给客户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当采集到的老人数据出现异常时,后端的呼叫中心会立即报警,告诉客户的子女和健康管理师。人脸识别可以让老人在入住时就被系统记住,公共区域安装的大量热感探头会自动识别摔倒的老人。“可穿戴设备不到万不得已,老人是不愿意用的”,王雨珂说。很多老人抗拒使用可穿戴设备,认为其侵犯了自己的隐私,因此它们目前只能适用于失智老人。但总体而言,智慧养老对于养老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大有可为,未来养老领域将有很多科技公司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