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如何应对少子老龄化?
作者:-
 |  
来源:36氪新媒体
 |  
发布时间:2018-05-22 11:20:43.0
  老龄化不仅仅是老龄人口的增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人口负增长,工作人口持续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同时,老龄人口的养老、医疗、护理等费用会导致巨大的经济压力。
  2018年4月4日,公众号"泽平宏观"发表了一篇名为《生还是不生?--来自12万人的生育调查》的文章,文章显示,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和微博三个平台发起了一次关于生育态度的调查,参与人数逾12万人。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假设未来,政府在政策上鼓励生二胎(不仅仅是放开二胎生育),甚至是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大家的意愿生育率仅为1.73。
  意愿生育率有很多的虚高成分在其中,因为一个意愿在执行的时候,会遇到诸多约束,这些约束在参与调查的时候不容易被想到,即使想到了也不容易被感受到,但是一旦面临执行时,很多的意愿又会大打折扣。所以,"泽平宏观"的文章指出,1.73的意愿生育率仅相当于实际生育率为1.4。
  在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完成正常的世代更替。考虑到中国医疗条件的限制,或许要达到2.3以上,才能保证正常的世代更替。2015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48,政府放开二胎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的总和生育率也仅为1.53。
  生育率低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增长,同时,生育率低也是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之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明显利好就是生活品质提升,医疗条件改善,这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城市化又是最好的避孕药,主要原因为:
  1、城市化能够打造更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人们不必再担心"养儿防老"的问题,丁克一族不断增加;
  2、城市化提高了女性的教育程度,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女性在工作意愿不断增加的同时生育意愿不断降低,出现了越来越多晚婚晚育的情况;
  3、城市化也带来了很多人的观念转变,在中国,以当前90后为主的群体更追求享乐主义,选择不婚或者晚婚。
  以上三条是较为普适性和学术性的城市化影响生育率的原因,落回到中国的具体情况,则有很多更为特殊的现实问题。
  "泽平宏观"的文章提到,根据参与人员的评论显示,70后是想生生不出来,80后是迫于房价、生活等压力不敢生,而90后又不愿意生。
  80后一方面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妻需要赡养四个老人,刚参加工作,就碰到中国的房价开始上涨,工资增速赶不上房价增速的时候(始于2006年)。所以,80后的生育意愿低主要是迫于现实问题。
  尽管最大的90后已经28岁了,但是大部分90后对于生育甚至婚姻都有一种恐惧感,认为这是"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标志,而且90后由于父母积攒了一定的财富,所以倾向于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除了不同年龄、不同际遇和不同性格的影响外,还有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就是生育成本。由于当前很多政策配套还不到位,越是发达的地区,多生一个孩子的边际成本就越高。以北京为例,由于公立幼儿园的不断减少,导致公立幼儿园入读难度大,大家不得不选择私立幼儿园,但是私立幼儿园的收费又相当昂贵。
  据相关统计显示,北京地区一个大学生的教育经费占家庭总支出近29%,一个中学生占比近26%,幼儿园占比到27~28%左右,这还仅仅是教育支出,算上其他的费用,一个小孩所需的费用完全超过了家庭总收入的1/3。
  人口问题其实是生态问题,是由多要素决定的,其中很多因素以一种很隐秘的方式起作用,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仅仅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看上去"简洁明快"的手段,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的情况。"是药三分毒",即使是一个初衷利好的政策,也常常会招致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2017年9月份爆出过一条新闻,一位女性在入职新公司3天后便提出要休产假,修完产假后又立即提出辞职,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一旦生育政策完全开放,而其他政策没有及时跟上的话,对于企业和女性员工都会造成很多压力。
  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企业主看到女员工已经生育过了,就会放心雇佣,即使是没有生育过,一个女性员工生育一胎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压力,一旦生育政策完全放开,雇主和女性职员之间的顾虑便因为回廊效应而被无限放大,雇主会倾向于减少雇佣女性员工,这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当然,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女性雇员。
  我们并不是反对完全开放生育政策,只是想强调一个问题--不要想当然的以为放开生育政策就能避免人口断崖式下降,就能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现状。许多政策发布后,肯定会产生一些起初没有预料到的副作用,相关部门应该提前予以充分的考虑。
  "泽平宏观"文章的建议措施主要针对于生育者一方,例如: 将生育权回归家庭,并且配套相关政策,比如减免多生家庭的个税,完善产假制度,提供分娩补助等。
  但是,这其中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相关方--企业。如果仅仅在政策上刺激生育,又不考虑雇佣层面的问题,很多人还是不敢生育,产假落实到位的代价也许就是工作不保。面对这种情况,单纯的道德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企业也要生存。
  所以,相关的政策不应当仅仅限于刺激个人生育,也应该考虑到企业疑虑,为企业减负。真正需要鼓励的生产大军是中产阶级,农村的人不用鼓励,只要有政策,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们会习惯性多生,高净值人群没有太大的生育经济压力,且毕竟占少数。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产阶级人数会持续上升,成为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担当,同时,他们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在教育的投入上会比农村人口更为认真细致,也符合了优生的提倡。
  为什么要提高生育率,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保持国家活力。
  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过10%,即表示这个国家进入了严重老龄化社会,日本是当前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达到30%。从1990年开始,如果把GDP除以工作人口总数(18-65岁人口)来看,日本的表现并不差。
  但是,如果把GDP除以总人口,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均GDP,所谓"日本失去的20年"就特别的明显(见图2)。所以,人口老龄化的首要问题是经济减缓。
  老龄化不仅仅是老龄人口的增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人口负增长,工作人口持续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同时,老龄人口的养老、医疗、护理等费用会导致巨大的经济压力。为此,日本已经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利用银发劳动力。但是,在观念转变上,中国人不及日本,一方面老年人很难克服自己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尊老心理也会影响到银发经济的落实。
  乐观的人会寄予未来科技诸多的厚望,很多人认为到时候人工智能也许会解决此问题,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如果按照目前的生育率和发展情况走下去,截止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左右,中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老龄人口占比超过30%)。
  按目前的AI发展速度来看,很多专业性的AI已经完全能够取代人类了,但是要像人一样有同理心、能够细致入微地体察对方需求然后实施适合的照料和护理的人工智能产品,离我们依旧还很遥远。
  在可见的将来,要保持国家活力,延续经济增长水平,提高生育率是必选之项。而正如IBM前CEO郭士纳所言,任何好的意愿如果缺乏两样东西就无法实现,首先要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估,其次要有一套可以持续的流程。因此,而要提高生育率,还需要有关部门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方后,施行相关的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