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发展居家养老,医保和人员都需跟上
作者:-
 |  
来源:法晚网
 |  
发布时间:2018-05-28 10:38:41.0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监督工作启动会。记者从启动会上了解到,新版“养老服务专项规划”编制今年已启动,下一步本市拟调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价格,扩大医疗护理服务医保报销范围,建立可推广可复制的长期护理保险。
  在现实生活中,等到老得哪儿也去不了,身边需要人照料的时候,未必能体验到像歌中唱的“坐着摇椅慢慢聊”的浪漫。正如前不久《大众日报》相关报道中所调查的那样,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生活往往会面对医院住不起、家人护理不了的难题。
  的确,没那么老、身体没那么差的时候,只要养老金够用,老年生活可能还是“最美不过夕阳红”。但年老体衰、疾病渐多是自然规律,等岁数大了无法照料自己的饮食起居又该怎么办呢?古语云“养儿防老”,可是现代社会职场竞争激烈,年轻人不可能天天呆在家里照顾老人。更何况,子女也好,保姆也罢,大多数并不具备专业的医学、护理知识。
  按照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住院的报销比例要比门诊高出不少,再加上老年人行动不便,所以本可以在家养护的慢性病、老年病患者,不少都想在医院“泡着”。2016年底,《人民日报》就曾报道说我国失能老人超4000万,不少人长期住院占用医疗资源。可是,不让住院或者因为没有床位住不上院的高龄、失能老人又如何实现病有所医、病有所护呢?
  据市政府公布的报告显示,随着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数量增加。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58.2万,80岁及以上高龄占老年人口的16.72%,完全失能的占老年人口的5.5%。
  面对如此现状,编制“养老服务专项规划”,将居家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措施势在必行。
  有了完善的居家上门医疗服务制度,高龄、失能老人就可以住在熟悉、温馨的家里,同时得到家庭医生或远程、或上门的专业医疗服务。情况相对稳定的老人不用长期住院,也就不必过度占用医疗资源。
  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困难之一就是基层医务人员严重不足。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提出:按照编制标准全市需配置社区医务人员5万余人,而目前在岗人员仅为3万余人,缺口达2万余人。老人居家养老,医疗机构派医护人员开展医疗、康复及护理等服务,最需要的就是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保障。所以,进一步倾斜政策,填补基层、社区医务人员的缺口,是一个重要方面。
  据报道,居家医疗服务花的钱也纳入医保范围,在家能享受同样的医保待遇,这一点在浙江台州等地已经率先实现了,参保人员无论是住家还是居住在养老院,只要符合相应条件,医疗机构就能派医护人员开展医疗、康复及护理等方面的服务,统筹基金予以报销。其他省份“先走一步”,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共享经验,也制定出类似的办法。
  当然,居家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范围,会给医保基金的支付带来一定压力,所以就需要通过“长期护理险”的成熟、完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总之,关注老龄化问题,完善养老保障,这既和我们的父母、长辈息息相关,也和我们每个人的未来脱不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