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一年更换11个保姆,失能老人如何得到专业护理?
作者:-
 |  
来源:东方财富网
 |  
发布时间:2018-06-19 14:53:51.0

  早上7:50分,上班的人陆续走了,位于上海浦东花木牡丹路上的金桂小区一下子安静了,老人陆续出来下棋或者到附近的樱花菜市场买菜,甚至有的老人骑着摩托车到附近的世纪公园地铁站拉点私活。“来来来,后座都可以挤两个人,你一个人肯定没有问题的啦。”年近70岁刘大爷是个地道的上海人,退休金有6000多元,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骑摩托,后来发现了从地铁口到附近小区这“最后一公里”的生意,娱乐赚钱两不误,不过,自从有了共享单车后,这生意就不好干了。刘大爷表示,单单他们小区的老人就至少上千,大部分属于居家养老,即便有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人,也大都是请保姆在家照顾,不过,这类保姆并没有医疗方面的知识,二者的契合度都很低,有的家庭为此一年更换了11个保姆。

  据记者了解,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为此,市委市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养老方面的投入,但是,针对老年人的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依然是个短板。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老年人的需求层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需求结构从生存型变化为发展型,同时,服务需求从简单的生活照料发展成多层次、多样化,只有更精准的了解需求,才能更好的满足、创造和引导需求,这其中,关键是要不断的提高为老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6月13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尹弘在“2018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专业化护工的短缺,严重制约着上海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中国“最老”的城市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4亿,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58亿,分别占总人口的17.3%和11.4%,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还在加速老龄化。其中,就上海而言,在户籍人口中,目前60岁以上人口占33.2%,达到483.6万,预计2020年将增长到530万,同时,由于421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带来的少子老龄化和多老老龄化交织,整个社会抚养比项不断创新高,由此带来的社会化养老需求十分强烈。
  随着老人占比的增加,人口预期寿命也在继续攀升。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上海市人口预期寿命为83.37岁,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再创新高。据记者了解,上海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负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抚养系数2017年达到了58.8%,比2016年增加了4.7个百分点;从总抚养系数来看,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77.1%,即每1.29个15-59岁劳动力要负担1个60岁及以上或0-14岁人口。
  “今天,中国已经走入了老龄社会,而上海更是提前跑着进了老年社会,33%老年人的比例,已经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非常窘迫的景象。”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钢称。
  就此,上海市委市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在切实履行政府托底保障责任的基础上,着力推动老年人大部分需求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养老机构共计703家,床位数共计14.04万张、比上年增加5.7%;养老机构中,内部设立医疗机构数共计283家;与医疗机构签约数536家。上海市共建设老年教育机构292个,参加各类老年学校学习的老年学员36.69万人;上海市共有标准化老年活动室5667家,日均活动人数26.59万人。
  不过,随着老年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和迭代,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年人对于为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领域越来越多,层次也越来越高。
  “老年群众对于高品质的生活为老龄产业的发展集聚了消费潜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居民家庭收入的持续增长,老年人的经济实力和消费实力消费意愿显著增强。”尹弘表示,老年人对于为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拉动了老龄医疗保健、器械用品、家政服务、饮食文化、休闲娱乐等细分产业,催生了老龄科技、老龄金融、老龄智能穿戴、养老房地产等新兴养老产业及其衍生品,老龄产业前景广阔。
 
  专业人员缺口千万
 
  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和减弱的家庭养老功能,为老龄产业带来了巨大需求。
  “目前的养老服务,大都是以健康老人为主,但是,老人需要面临更多是疾病,面临的是疾病该到什么地方去诊治,在有病痛的情况下谁来关心和照顾。”黄钢表示,根据数据统计,全国养老机构的空床率至少在45%-47%左右,其中,上海也有超过43%的空床率。人们总是觉得床位紧张,希望增加床位,但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其中需要护理的老人约有4000万,这个概念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按照四比一的配比,至少需要千万或者更多的人来完成这个护理工作。
  但是,我国又有多少学校在培养这样的人?有多少的从业人员具备这样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及相应思维的处理能力?
  “我们今天培养的人,远远无法满足我们快速进入老龄社会的急迫需要。人才短缺已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黄钢称,养老护理人员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人生活的质量。
  不过,这个问题并非中国特有,其实,我们一直寄希望于借鉴和学习的美国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不过,我们的人口也在增长,不仅是平均人口在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也在上涨,与中国的状况相似,我们也有几百万美国老人像中国老人一样需要养老服务。”美国健康护理协会、美国国家协助护理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k Parkinson将美国对老年人护理服务分为三类,一类是居家不需要护理的,只需要提供社交活动。第二类是辅助护理,就是协助居家老人用药等方面的服务。第三类就是需要在医院进行的护理的老人,这部分成本非常昂贵,单人间每个月的平均费用为8121美元。
  不过,根据中国的生活习惯以及传统观念,Mark Parkinson希望中国更加专注于居家护理,而非机械的借鉴美国。
  就此,尹弘表示,当前我国的老龄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市场主体规模小,服务水平不够高,新产品开发不足,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要更加精准化,产品要更加智能化,科技的进步带来生活的智能化,智能化养老设备,越来越多的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智能化手段,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从而使得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这都需要有专业的服务供给来保障。据记者了解,上海市政府在三年以前开始启动了“长者照护之家”,也就是面向社区内失能、高龄独居等类型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短期住养服务,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能够继续在家里,今年是第四年,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在家里、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