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读老年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
作者:-
 |  
来源:武汉晚报
 |  
发布时间:2018-07-03 10:35:56.0
  读老年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
 
  江南江北,武昌汉口汉阳。每至报名日,各老年大学所在的街头便排起长队,有的老人凌晨4点就去现场排队。然而,热门课程名额甚至一两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不少老人连报几季,都遗憾而归。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已经成为全国现象。在武汉,绝大部分老年大学早在两年前就已饱和。武汉市老年大学从当初开办不足一百人次发展到一万人次,花了27年时间;而从一万人次发展到两万人次,只花了5年时间。今年春季已达2.2万人次。武昌、江岸、洪山、汉阳4所区级老年大学在校学员也突破万人次。在五年的时间里,汉阳区、洪山区、江岸区、江汉区的老年大学在校学员数均翻番。
 
  两年四学期,没抢到一个摄影班座位
 
  6月19日,是武昌区老年大学新生报名的日子,家住粮道街的罗阿姨7点就赶到学校,排队报名。一个半小时后,终于轮到罗阿姨了,工作人员告诉她,她想上的摄影基础班全部报满了。“我这是第4次来报名了,等了两年呐,能不能把我加进去?”“一个都不能加了,全满了。”52岁的罗阿姨两年前退休,热爱摄影的她一办完退休手续,就去老年大学打听,确认了老年大学有摄影班,她高兴了几天。没想到,临到报名那天,她傻了眼。工作人员安慰她:“再等等,等摄影班开新班或者老班有人退出了,你就有机会报上名了。”无奈想学摄影的人太多,罗阿姨这一等就等了两年。两年四学期,报名四次,仍没有抢到一个摄影班的座位。6月22日,家住百步亭57岁的苏林来到位于小南湖公园的江汉区老年大学,直奔朱华根副校长的办公室。她是为了报上模特班来找朱副校长“开后门”的。朱华根带着苏林去找教务主任,教务主任打开电脑,8个模特班,班班满员。朱华根很是抱歉——夫人的老同事远道找了来,他却一点忙也没帮上。苏林随后又找了一所离家更远的老年大学,还是失望而归。6月11日,江岸区老年大学秋季报名的第一天。学校交通便利,吸引了周边几个区的老年人前来报名。由于人数太多,不停有人因报不上而抱怨不已,队伍大乱,不得不动用辖区内的安保来维持秩序。
 
  超过60万老年人想上老年大学
 
  老年大学的火爆,与老龄人口增加有着直接的正比例关系。据了解,武汉市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去年底已达178.85万,占总人口的20.95%。这个人群每年还在以8—10万人的速度递增。
  一项调查显示,我市35%以上的老年人有进老年大学学习的意愿,总体需求约60万人以上,而全市所有老年大学(学校)能够容纳的规模只有30多万,这个容量里还包括散在各乡镇、街道只挂了一块牌子的有名无实的老年大学(学校)。事实上,60岁这一起点与进入老年大学学员的实际年龄并不一致。武汉地区老年大学的入学年龄每个学校都有规定,有的是满45岁,有的是满50岁。加上随子女定居武汉养老或带孙子的外地老年人,有意愿上老年大学的人数比例,显然远远超过调查数据。据武汉市老年大学统计和调查,老年大学开办后20多年时间里,学员初等文化居多,最近十来年,老年学员大多是中等以上文化水平了。文化水平越高,终身学习的需求也相对旺盛。
 
  读老年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
 
  69岁的孙幼芳是洪山区老年大学的成员。她已经在洪山区老年大学学习了19年京剧。50岁时,做群众文化工作的孙幼芳退休。她边带孙子边开始在洪山区老年大学学习京剧。孙幼芳现在的唱功了得,她所在的洪山区老年大学京韵社经常去社区演出,她是骨干演员。孙幼芳说:“我每天早上一起床就穿上好看的衣服准备上学。上学路上我要转三次车,我不觉得累,哪一天要是不去就很失落。”
  今年8月份就要办退休手续的周琼在洪山区老年大学秋季招生中报了葫芦丝和舞蹈两个班。从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周琼忙忙碌碌工作了一辈子,她怕退休后与社会脱节,就来了老年大学。
  66岁的孙新民,曾经在一家大企业担任领导,64岁离开领导岗位后就到汉阳区老年大学学习隶书和篆书。他说,学习隶书和篆书是他中学时的一个梦想,那个时候没有条件学,没想到在退休后这个梦想实现了。“只要自己能动,就要坚持上老年大学。”他说,老年大学是他社交的场所,他通过老年大学去接触社会,这是关在家里养老做不到的。
  79岁的黄小梅在老年大学学习木兰拳。练拳的第三年她就获了奖,这让她非常开心。她把老伴也拉到老年大学来学习诗词。两个高龄老人说,上了老年大学,变得充实自信、健康快乐了,感觉生命不是在走下坡路,活得好舒服。武汉市一位老年教育资深专家介绍,老年大学不仅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平台,还是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和人的社会属性的渠道,也是他们自我完善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途径。
 
  办得越好越火爆,一座难求需多方破解
 
  一座难求,并非武汉的老年大学办得不够好。恰恰相反,武汉的老年大学教育走在全国前列。让校长们甜蜜又苦恼的是,办得越好,招生就越火爆,供需缺口就越大。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武汉参与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学习和活动的老年人为29.0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6.3%,远高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公布的4%的全国平均入学率。为了能接纳更多的老年人上老年大学,武汉各老年大学螺蛳壳里做道场,向内挖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015年,武昌区老年大学招生规模突破万人次,但现有的3200平方米的校舍、22间教室却无拓展空间的可能。他们提出并开始探索1+5+N的模式,即与辖区五个街道共建了五个分校,在三个街道建立了中心教学点。仅五个分校在今年春季开班300余个,招收学员10700人次,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武昌区老年大学。
  今年春季,江汉区老年大学借助教育局的社区教育学院,在60个社区开通了老年大学课程,今年秋季将在全辖区108个社区教育学院开通。汉阳区和洪山区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社团的优势,鼓励社团在校外组织开展活动。老人们仍然是老年大学的学员,但他们大部分时间不在校内活动。这种被称作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既满足了老年人来上学、参与的需求,又不占用学校教学空间。洪山区老年大学春季一学期就有1800人次的老年人参加这样的社团学习活动,春季在洪山区老年大学学习的学员是11700余人次。硚口区老年大学的8间教室,有两间是能一次容纳200余人的大教室,学校将课程巧妙安排,将需要桌椅的课安排在一天,不需要桌椅的安排在另一天。每隔一天,就要将这些桌椅搬出搬进。江岸区为了增加班级,开了早课和晚课,就是每天在上学前、放学后各增另一堂课,人歇教室不歇。
  只是这样想尽办法的腾挪,能增加的课程数有限,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老年人上学难的问题。“老年大学报不上名,不单是老年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人口问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石人炳告诉记者,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人数庞大,办好老年大学,对提高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全社会一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