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养老产业发展现状简评
作者:-
 |  
来源:中国邮政报
 |  
发布时间:2018-09-25 11:26:31.0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截至2017年底,国内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内“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使得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预计到2050年时,中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数的1/3,未来养老负担过重。基于此,国家把发展养老产业作为重点,近些年来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从资本、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养老产业发展大开方便之门(图1)。

  养老产业链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养老地产、养老医药和老年人日常消费(图2)。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广阔,相关服务较为缺乏,养老市场一片蓝海,各细分市场存在普遍盈利机会。养老保险市场中,基本养老保险已不堪重负,企业年金覆盖率低,税延养老险试点政策落地,利好商业养老险;养老地产市场中,“9073”计划和医养结合推动商业地产发展,寿险公司依靠资金和客户优势纷纷入场,成为养老地产主力军;养老医药市场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市场发展落后于老龄化速度,亟待改进。老年人医药市场随着老年人口快速增多迎来黄金时代。寿险公司得益于其资金和业务优势,可以进军各个细分市场:既可以通过传统保险业务参与养老资金端的金融服务,又可以直接进入养老消费端市场,通过自有资金或与地产、医院等合作,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养老保险
 
  1.基本养老保险已经不堪重负,企业年金覆盖率低,短期内难有起色。
  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目前,我国居民养老过度依赖第一支柱,第二、第三支柱发展缓慢,“短板效应”明显,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逐渐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基本养老保险作为最基础的保障,覆盖范围广,但资金缺口日益加大,面临着可持续压力(图3)。
  虽然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每年都有增长,但增速放缓,且近年出现收入增幅低于支出增幅的情况。从存量看,每年养老保险结余都有所增长,但是增速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同时,我国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因长期被透支填补统筹账户空白,导致产生大量累积空账,养老保险只得依赖财政补贴,加重财政负担。随着未足额缴费的人员逐渐退休,需要填补的养老金缺口会逐渐加大,加上老年人口快速增多,劳动力人口逐年减少,预计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会进入持续下行阶段(图4)。
  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短期内难有起色。早在2004年就开始实行企业年金,如今十几年已过,企业年金覆盖率堪忧,且近几年新增覆盖人数增速逐渐放缓。2017年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仅有80429个,参加职工人数为2331.39万人。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为77640万人,企业年金覆盖率仅为3%,要真正发挥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作用任重道远。因此,我国急需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减轻基本养老金压力,缓解政府财政负担(图5)。
  2.商业养老险产品单一,但市场潜力巨大,税延政策利好。
  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发展不畅的情况下,庞大的养老需求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我国共有两类公司提供养老保障服务,一类为一般性人身险公司,有87家;另一类为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有8家。虽然提供服务的公司数量较多,但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多数保险公司多以年金保险的形式提供养老产品,且产品品种大致相同,缺乏创新,并没有针对不同人群如失独老人等设立特定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市场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从数据来看,目前市场上多根据寿险收入的20%来推算养老险收入,按照这一方法,2017年寿险产品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1455.57亿元,养老保险原保费收入为4291.11亿元,保险密度为308.7元/人,保险深度为0.52%。2016年底,美国个人退休金账户计划资产已经达到7.9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GDP的40%,保险密度为1258美元/人,中国与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空间巨大。
  今年,税延养老险开始在上海、福建等地试点,其能够通过降低税负提升商业保险的竞争力,利于打开养老险保费增长空间。研究指出,税延型商业保险的推出符合中等收入群体对投资和保障的双重需求,因此,中等收入群体在面临投资选择时,考虑到税延政策间接提高养老保险投资收益的情况,会提升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偏好。从国际经验看,美国的个税递延养老账户自1974年推行以来,规模迅速增长至8.2万亿美元(2017年第一季度),已经接近美国GDP的一半。
 
  养老地产
 
  1.居家养老为主流,“9073”计划和医养结合为养老地产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常见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我国,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居家养老为绝对主流。国内部分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等提出“9073”或者“9064”的养老模式,即90%家庭自我照顾、7%或6%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或4%机构养老。这种模式加大了社区和机构养老的比例,为养老地产发展提供了空间。
  老年人较之青年人会面临更多的疾病甚至失能问题,并且年迈体弱,对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要求程度高,相比于居家养老,社区和机构养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医疗设施和专业的服务团队,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需求。这为养老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盈利方向,将医养结合作为开发重点,提升养老地产的潜在价值。
  2.寿险公司成为养老地产主力军,保险产品与养老服务相融合。
  2010年,《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使得保险资金获得进入养老地产的资格。得益于寿险公司充裕的资金、较长的负债久期及对养老地产存在需求的高度重合的客户群,寿险公司迅速发展为养老地产的主力军,泰康、合众、国寿、平安等为其中的典型,普遍采用将养老保险与地产相融合的方式,扩大了养老保险的应用范围。
  如泰康人寿作为最早进入养老地产的保险公司,成立了子公司——泰康之家,主要投资和经营面向高端客户群体的养老社区,门槛较高。目前,泰康已经在国内12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养老社区,分布范围广。在提供传统保险与地产服务的同时,泰康还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及理财服务,实现了医养结合,养老财富管理与养老消费结合。不同于泰康高端市场定位,合众主要面向中产阶层客户,并且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产品模式,投保人购买保险后,既可以选择像传统养老年金产品那样领取收益,也可以将保险金抵作租金获得养老社区入住权。
 
  养老医药
 
  老龄化问题及退休人口的高速增长,使得养老医疗服务及药品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根据测算,早在2015年时,中国老年人人均医药支出已达到3000元/年,按照当时的老年人口数计算,2015年老年人医疗服务及药品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有机构在综合考虑人口年龄结构、死亡率及中国和全球医疗费用增长率经验的情况下,测算出在2020年、2025年、2030年时,老年人医药市场规模将会增长到1.36万亿、2.4万亿和4.3万亿,未来规模巨大。
  1.老年人医疗服务市场现状。
  如果说大部分发达国家是“边富变老”或“先富后老”,那我国老龄化就呈现出明显的“未富先老”特征,应对老龄化市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及养老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老龄化速度。所以,目前国内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发展尚不充足,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存在医疗保障缺陷。当前,我国医疗保障覆盖人群虽广,但是保障水平较低,并不能满足居民进入年老阶段随之而来的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而商业医疗险发展规模尚小,且国内大部分老人并不具备保险意识,无法发挥商业保险的保障作用。
  二是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等原因更愿意选择就近就医,但是目前财政资金大部分用于建设大型医疗服务机构,对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扶持十分不足。
  三是专业医疗资源缺失。目前,社会上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对长期护理、养生保健等产生大量需求,但市场并未随着需求的增多而及时做出反应,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专业医疗资源及专业护理人才不足。
  四是城乡老年人口医疗服务供给差异大。相比于城市,农村对医疗资源的财政投入较为薄弱,医疗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老年人口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低。
  对此,应做到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制,针对不同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建立分层次的保障制度。加强社区医疗服务建设,方便老年人就诊;加快医养结合的发展,在养老机构内建立医疗机构或在医疗机构内提供养老服务。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医疗市场。
  2.老年人药品市场现状。
  2010~2017年,中国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24%,增长速度飞快。2017年,中国药品销售额达到了1.6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图6)。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开始出现器官退化现象,患病概率提升。各类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有四种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冠心病最为常见,极大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决定了老年人未来必须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据CFDA南方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用药已经占到了总体用药份额的一半以上,而且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未来药品需求的增长速度会比整个行业的增速高出约2%~5%,医药行业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图1 2010~2017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及老年抚养比。(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养老产业链。
 
   
图3 2017年三大支柱在养老保障体系占比。(数据来源:人社部官网)
 
    
图4 2006~2017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存量情况。(数据来源:人社部官网)
 
    
图5 2011~2017年企业年金覆盖人数及增长速度。(数据来源:人社部官网)
 
    
图6 2010~2017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及增长率。(注:六大市场分别为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数据来源: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