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养老院的“围墙”正在消失
作者:-
 |  
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时间:2018-10-10 10:43:48.0
  这已是晓音老人在上海祥福颐养院度过的第三个国庆假期。虽然独自居住在一个小小的单人间里,87岁的晓音老人说,在这个温暖的“家”里自己从未感到孤独。
  坐落于上海长宁区金庭庄园酒店内的祥福颐养院,是一家政府扶持、社会兴办的养老机构。除了庄园的大门,养老院没有围墙。在这里居住的400多位老人不仅能使用庄园内的各种健身、娱乐设施,还可以和游客们“共享”风景如画的湖泊、长廊、假山、城堡。即使年幼好动的孩子们随长辈来探望老人,也会在拥有鸵鸟、孔雀等可爱动物的微型动物园里流连忘返。
  “我们打造的是一座‘开放式’的社会化养老机构。”祥福颐养院院长魏琦琪表示,由于融养老、娱乐、游览、亲子活动等功能于一体,这里没有大多数养老机构的闭塞感,老人们与家人共处的时间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温情。

  来自民政部的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09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1.4%。与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同步,近年来我国养老机构建设也迎来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9月,全国养老机构总数超过14.46万家,较2012年底增长226%。

  伴随“养儿防老”观念的淡化和“空巢家庭”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社会化养老需求猛增,令养老机构往往“一位难求”。
  但与此同时,仍有许多老年人不愿意进入养老院,或对养老院的生活并不满意。一方面,有形的围墙难免让人产生“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另一方面,与亲人的疏离感对他们而言成为“无形的围墙”。
  如何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为老人们提供更具幸福感的社会化养老服务?
  “作为朝阳产业,养老产业近年来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养老机构不缺完善的硬件设施和护理体系,缺的是人性化的服务和细节,缺的是对老人身体之外的心理照护。”祥福颐养院董事长蒋佳学说,“开放式”的管理理念成为社会化养老机构“拆除围墙”的可选路径之一。
  作为一家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去年6月启用的上海嘉兴路街道天宝养老院栖身于社区生活服务片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向入住老人开放,令其在享受专属公共服务和医疗保障的同时,充分融入社区生活。青年志愿者的加入,则助力养老院化解人力资源瓶颈。
  而在祥福颐养院,社会化餐厅成了“兼职”的养老院食堂,提供价廉物美的自助早餐和营养均衡的午晚餐。亲人探访,老人也可以足不出户地与家人一起享用美食。庄园里的菜田除了出产绿色蔬菜,还能让老人们在享受园艺乐趣的同时锻炼一下身体。一位喜欢小动物的老人还发挥余热,“承包”了微型动物园的饲养工作。
  在部分养老院共享社会资源的同时,另一些养老院则反其道而行之,向社会老人开放自身资源。
  在上海,不少养老院增加日托功能,为周边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日间托养服务。一些养老院则开放内设的护理机构,方便附近社区的老人们就近诊疗。这些举措不仅弥补了社区相关资源不足,也让入住养老院的老人有更多机会与同龄人沟通交流,减少孤独感和疏离感。
  在努力消除“无形围墙”的同时,一些养老机构也开始着手利用先进技术,对有形围墙进行改造。魏琦琪透露,祥福颐养院正计划引进人脸识别技术取代传统的出入登记,提升入住老人的尊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