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先做好老龄事业再做市场化产业
作者:-
 |  
来源:信息时报
 |  
发布时间:2018-11-28 14:14:23.0
  目前,我国“银发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领域,而老龄生活辅助器材、老人护理用品及老年文化用品等还是较为稀缺,发展较为不平衡。面对这种趋势,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银色文化、娱乐等还需要时间来培育,但前景一定是广阔的;也有研究这一领域的专家表示,如果能提前布局老年社区建设、高龄老人生活辅助产品,以及老年护理、家务机器人等产业将会大有可为。
 
  生态:“银发消费”市场不平衡
 
  据《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老年日用品尚未引起企业足够重视,老年服饰用品“市盛货缺”,老龄生活辅助器材、老年助行器、老年康复器材和老人护理用品发展喜忧参半,老龄电子产品市场开始兴起,老年医疗器械供需疲软,老年文化用品开发生产不足。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老龄用品市场发展极不平衡,有的“赛道”过于拥挤,而有的又严重不足,市场还存在着很多空白。杭州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原所长王涤向记者表示,我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还不久,而且老年人的退休年龄较早,所以大多数是低龄老人,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健康养生、信息社交、视听阅读、老年旅游等方面。
  据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阮晓波观察,目前老年人的消费领域集中在旅游、医疗、休闲、保健以及日常消费。“医疗和保健依然是‘银发经济’的主要方向,旅游和休闲是重要内容。”
  艾媒咨询分析师刘杰豪也向记者表示,大部分老年人缺少子女陪伴、娱乐方式少等,希望通过参与团体活动缓解他们的寂寞孤单感。目前,相对于年轻用户市场,针对老年人的市场服务产品较少,老年人的线下活动领域仍有开发空间。
  采访中,业内专家在看好“银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认为现在的市场相对混乱,产品、服务参差不齐。在王涤看来,整个市场还存在着诚信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群体,更是在产品质量与销售方式等方面,有着低价炒作,利用老年人的求生心切和知识储备不足,进行欺、瞒、骗,存在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
  阮晓波也从保健的角度向记者分析称,目前各种功能性保健品良莠不齐,有些保健品的确有些功效,但也有许多是夸大疗效的保健食品,由于其独特的营销手段,往往能突破老年人的防范心理,消费了很多老年人大量的积蓄。
  “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市场‘生态位’,细微的产品也可以做到极致。有诚信就会有忠实的顾客。不仅仅是老年人用品,任何产品,规范的市场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王涤说。
 
  现状:“银色文化”尚待挖掘
 
  据了解,目前“银发经济”在文化娱乐方面的相关服务还是较为匮乏。在阮晓波看来,“银发经济”需要进一步挖掘的领域是老年人的培训、教育、志愿者、文化交流等领域。比如促进老年大学扩大办学,提升老年人的专业技能和文化艺术修养等。
  针对“银色文化”的缺失,广州蓝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可心告诉记者,他们也在设想、规划创作适合老年人观看的动画内容,比如将健康、养生、美食、旅行等老年人关注的内容与动画相结合,导入更多原创形象、文化内涵等,后续还可去做相关衍生品,供老年人娱乐。“银色文化需要一个过程,先要通过故事创作吸引老年人,之后再去做衍生品”。
  另外,王可心也向记者提到了关于银色文化的另一设想:寓游与学的老年大学。在他的设想中,可以先在广州设立一个“老年大学”或“老年银色文化公司”,以此为窗口,对接芬兰等教育理念先进且幸福感较高的国家,让国内的老年人去学习半个月左右的关于养生、健康、幸福等内容,将游与学、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结业后还可授予证书。比如通过老师的讲授学习医学、养生等知识;在大自然中认识动植物,将拍照、绘画、唱歌等融合其中;观察国外老人如何与孩子互动,学习如何与下一代相处等。“要先形成一个模式,之后再复制推广。”在王可心看来,“银色文化”的前景非常庞大,但谁来帮忙搭建平台很关键。
  刘杰豪也认为,中国老年人群体规模已逐渐增大,细分市场亟待开发。目前,市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消费产品还比较单调,文化消费市场还远远没有得到挖掘。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除了社交通信和观看新闻资讯,有近两成老年网民会在网上观看影视节目,超过8.1%的老年网民在网上收听音乐。“影视、话剧、音乐、舞蹈、绘画,文化领域应该有更多的老龄人视角,为老年人提供‘量身订制’”,刘杰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