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在家也能享受24小时照护,家庭养老床位让居家养老更专业
作者:-
 |  
来源:东方网
 |  
发布时间:2019-02-27 16:27:49.0
  上海是全国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56.3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3.60万人,占总人口的33.2%。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的数量正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如何让需要照顾的老人老有所养,不仅是千万个家庭操心的事,而且也是政府的重点工作。据了解,2019年上海市政府的实事项目就包括“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改造1000张认知症老人照料床位”“改造80家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等内容。
  市人大代表张金秀认为,增设养老床位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老人多元化的需求。为此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她提交了一份建议,提出大力推广家庭养老床位。
 
  家庭养老床位为老人提供24小时专业服务
 
  什么是家庭养老床位?张金秀代表解释,家庭养老床位类似养老院的床位,只不过这张床不是放在养老院而是放在家里的,“等于帮他打造一个虚拟的养老院,比如吃饭有吃饭的专业机构送上门,买东西有买东西的企业,就是把资源整合到一起,为我们上海的老人提供一个家庭养老”。
  张金秀代表表示虽然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但是面对上海养老资源“僧多粥少”的局面,以及老人们不同的需求,还需要采取一些多元化的措施。
  “按照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老年痴呆的比例越来越高,家庭的负担就越来越重。上海养老的资源还是比较缺乏的,很多机构很远,家属不方便,再一个很多老人对进养老院还是有顾虑的。”张金秀代表说,对于那些没找到合适的养老院或者不愿离开家的失能失智老人,就可以通过建立家庭养老床位的方式来提供养老服务。
  张金秀代表介绍,家庭养老床位以实体床位和虚拟床位相结合,可以根据老人失能和病情的轻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现有养老辅助科技设备和呼叫装置,在老人发出指令后,养老机构在15分钟左右到达老人身边,提供专业服务;另一种是对全护理居家老人,特别是重度失能老人,经家属同意后,首先进行床位适老改造,同时机构上门为其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
  上门服务的内容,从生活照料、生理照料、起居饮食到常规医疗等一应俱全,全部按照老人在养老院享受的服务为标准和要求。“我们24小时提供服务,一年365天。”
 
  政府应整合资源在适宜社区先行先试
 
  “比如某个社区10个失能老人,护工这家做,那家做,10家老人可以在不同时间段提供服务,这样覆盖面就广了,现在养老院床位有100个只能住100个老人,10个养老院也只能解决1000个。”张金秀代表说,她所在的物业公司可以在一个老公房小区做下试点。
  如果试点成功,张金秀代表希望政府能出台政策支持这种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床位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互为补充,这种模式可以真正实现老人们在家养老的愿望,让他们在家也能享受到专业化的服务。”
  2018年1月1日长护险在上海全面开展试点,长护险护理服务模式分为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住院医疗护理三类。张金秀代表建议今后长护险也能够与家庭养老床位对接,同时她还建议为了减轻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压力,长护险补贴由补贴老人改为直接补贴机构。
  在家庭养老床位的适老改造方面,她希望政府可以在一次性装修补贴的基础上,按照比例合理支持养老机构投入改造。为了支持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她建议政府能参照养老院的标准,对家庭养老床位进行相应补贴。同时对持证上岗人员也给予等同养老机构的补贴。
  除了运营方面给予补贴外,在资源整合上也需要政府给力,“政府能不能建立一个机制,把资源整合到社区中去。吸收家政便民、医疗保健、餐饮配送等社区企业加盟,形成虚拟养老服务链。”
  记者了解到,家庭养老床位也并非新鲜事,2017年南京市就开展了家庭养老床位试点。2018年武汉首次提出开设“家庭养老床位”,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专业照护服务。张金秀代表呼吁上海尽快在市级层面成立相关联席会议制度,在条件适宜的社区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