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居家养老新尝试: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
作者:-
 |  
来源:搜狐
 |  
发布时间:2019-04-29 10:08:45.0

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但养老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观念,社会普遍认为老人一般要到失能以后才能去养老机构,因此绝大多数老人及其子女更愿意让老人在家养老。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我市一些社区存在着老人间自发性的帮扶和照料,这种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的养老互助新模式得到很多高龄老人的肯定。因为老人间有共同的话题,很多事情感同身受,他们间有讲不尽的历史,说不完的心里话,高龄老人能感受到别样的体贴和温暖。

长期生活帮扶成好朋友

今年93岁的叶烔电话本上最重要的联系人就是对门邻居宁玉屏,只要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叶烔便首先会想到给宁玉屏打电话。今年74岁的宁玉屏从50多岁退休后便开始照顾起比她大19岁的邻居,后来虽然自己也得了糖尿病,但照顾邻居,从送饭、买东西、交水电费到聊天等等,已经成了她生活的日常。近20年的照顾让她和老邻居成了好朋友,她觉得照顾老邻居似乎成了她的一份责任和习惯,总是乐此不疲。

多年前,家住莲湖区劳动二坊社区的叶烔唯一的女儿定居美国,不久老伴也因病去世,从此叶烔便开始了独居生活。由于她是南方人,在西安基本没有亲戚朋友,再加上性格的原因,她退休后每天都紧锁大门,不管谁叫门都不给别人开门,防范心理特别强。虽然行动不便,她也不愿意请保姆,一是怕花钱,二是对陌生人不放心。这一切都被住在对门的热心邻居宁玉屏看在眼里,从偶尔送个饭到生活上的照料,一来二去,叶烔慢慢放下了戒备心,她和邻居宁玉屏成了好朋友,现在不管干什么事儿,必定是先给宁玉屏说一声得到肯定的答复才敢放手去做。

“这些年多亏了宁玉屏,要是没有她的帮助,我都不知道怎么生活。”叶烔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邻居老宁做饭做得好,平时自己想吃点啥好东西给她说,她就给做好送到家里,对她真是好得没话说!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关系再好牵扯到捎带买东西等免不了经济上会有往来,宁玉屏对此十分注意。“如果帮助邻居买东西剩下一些钱,一般都会定期还给她,还要当面给她读账本,避免因此产生不愉快。”

                         

心灵陪伴为老人解心结

社区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年人的事例大多数是老人自发自愿的行为,有的帮扶偏重于日常生活的照料,有的帮扶偏重于精神上的鼓励,而正是由于老人之间有共同的话题或者相似的人生经验,他们交流沟通往往更顺畅,更容易相互理解,孤独的老人在精神需要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五六年前,家住劳动二坊社区的肖素琴老伴因病去世,加上她的3个女儿又都不能长待在自己身边,原本性格开朗的肖素琴老人一下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变得不爱出门,也不爱说话,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屋里屋外就我一个人,那时候对于亲情的渴望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年轻的时候从没有想过我老了会变得这么脆弱,也许年轻人永远不会理解这种孤独的感觉。”

人称“肖太后”的肖素琴老人一向雷厉风行,外表刚强的她更不愿意向人倒出心中的苦闷。偶然的机会,她在小区院子遇到了热心的邻居姜晓兰,接触了几次后,她发现她俩脾气还挺像,又得知姜晓兰和自己都是东北人,这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她终于有了倾听者,老人心中的苦闷得以排解,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

“有的心里话没法给儿女说,有的说多了也怕儿女烦。”今年67岁的姜晓兰告诉记者,现在许多老年人宁愿一个人住也不愿意搬去跟儿女住,一则老人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另外他们也怕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没人陪自己说话。

“没有婆婆妈妈的矛盾,因此在情感上陪伴高龄老人的时候必须要把握一个度,既让老人走出不愉快,又不能做个多事儿的人。”姜晓兰总结出的陪伴高龄老人的秘诀。

专家:推广需要制定保障政策

“既然社区已经有低龄老人自愿照顾高龄老人的先例,那我们希望能建立一个平台,将招募到的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管理起来,让更多的高龄老人得到实际的帮扶和照料。”劳动二坊社区主任任强告诉记者,他最近萌生了成立志愿服务队的念头,想在社区招募一批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来帮助照料高龄老人,但具体实施起来觉得困难重重。“同为老人,一旦某一方在照料过程中发生意外,这责任该怎么划分?”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告诉记者,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是应该提倡的一种居家养老新方式,这是一种双赢的探索。低龄老年人可以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到社区养老的社会活动中去,在拥有自身健康的前提下,帮助需要帮助的高龄老人,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当前,我国正在由一般老龄化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高龄老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多,而居家养老,依靠邻里互助式的养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也更容易被老人接受。”石英说,邻里守望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提供了养老的一种新选择。

不过他也表示,同是老年人,在具体服务中难免会发生意外,如果推广这种居家养老模式,还需要政府层面制定一些细化的安全保障政策,避免志愿服务中发生意外而产生纠纷,规避帮扶老人的风险。另外,还需要建立一种被社会认可的行之有效的鼓励机制,比如将志愿服务时间存储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兑换社会服务或者等量的时间,这样才能形成志愿服务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