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民办养老中心怎么走?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2-31 10:06:06.0

“从提交申请到获得许可,我跑断了腿,整整6个多月,才算拿到了许可证。”12月,得知许可证即将获批,李涛(化名)开心不已。因为,这意味着养老照料中心即将能为老人看病了。庞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很多人进入养老产业。可走进来之后才发现,为老人服务的产业,想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请了医生却不能行医

“当时觉得养老需求市场巨大,将来一定赚钱,才会进入这一产业的。”提起创办养老照料中心的缘由,李涛还记得最初的信心满满。当时,他在身边的朋友中做调查,很多家庭都有白天上班时老人无人照看,甚至走失,而聘请称心顺手的保姆非常困难的尴尬。所以,朋友们都说,如果社区旁边有一家养老照料中心,他们一定会选择光顾。然而,待他真正将民营养老照料中心开起来后,李涛才明白了一个道理:知易行难。

首先遇到最棘手的难题就是看病。在朝阳区的这家养老照料中心内,设有一间“医务室”,李涛特意以每月15000元的月薪,从外面聘请了一位专业的医生。可医生请回来了,务室仍是形同虚设。因为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生只能为老人们量量血压、测测血糖,提供一些诸如感冒、拉肚子这样简单的医药指导。

一张许可证办了6个月

“其实,从养老照料中心正式筹备,我就在准备执业许可的申请材料,没想到办下来那么难。”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时需要满足医务室的功能分区等硬件要求,比如要分抢救室、处置室、治疗室、消毒间等。递交申请材料前,李涛特意在医务室中划分出了几个功能室。随后,养老照料中心又聘请了一名曾在医院工作多年的护士,达成了一名医生加一个护士的基本配备。

李涛形容,从递交材料开始,他前前后后跑了无数趟。按照本市曾经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本市所有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都要具备医疗条件,构建“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其中,实现“医养结合”的方式,包括独立设置、配套设置与协议合作。配套设置是指采取内设医务室、卫生所(室)等或引入周边医疗机构分支机构等。独立设置是指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可采取申请独立设置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机构。

“民营机构想进入医疗行业,不仅门槛高,主管部门也并不太欢迎。”他向记者表示,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个月才刚刚获批执业许可证。距离提交材料,已经过去了整整6个月。“这还只是医养结合的第一步,如果将来想申请医保定点资质,那至少得一年以上。”

想了解需求入户也难

除了看病难,另一个让李涛非常烦恼的事情,就是抓住老人的需求。

他向记者举例,目前的养老照料中心,拿出10%的面积设立了日间照料所,专门服务那些白天需要照料而晚上由子女接回家住的老人。可开业至今,接受日间照料服务的老人还只是个位数。照料中心也提供了一系列的上门服务项目,包括助浴、保健按摩,可打电话要求上门服务的老人,却是少之又少。

“就以助浴为例吧,我们这引进了专门的洗浴设备,可以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安全地洗个热水澡。可是,老人却觉得护理人员都是陌生人,很难在他们面前放松,所以宁愿让儿女凑合在家擦一擦,也不愿意叫一次上门服务。”李涛说,居家养老服务时,护理人员很难进门。

他也曾经为了解决这个烦恼而去向同行请教,可发现大家之间的情况很相似。“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太明显了,我们现在的很多服务都是凭着经验定位,真正的敏感性服务需求未挖掘出来,所以,一到真正付费的环节,老人们就胆怯了。”李涛很想通过调查弄明白,老人们真正的敏感性需求是什么。他也曾在社区发起过入户调查,想和老人认真聊一聊,但绝大多数老人却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