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培育与洗牌并存
作者:-
 |  
来源:东方财经
 |  
发布时间:2019-08-05 16:40:39.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正逐渐成为投资焦点,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代表性运营模式也同步兴起。那么,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各运营模式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来看市场规模。按照国家统计局2019228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94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与此同时,国务院计划到2020年将床位供给增加到35-40张床/1000名老人(即床位率3.5-4%)。据此估算,到2020年,我国养老床位总需求约为873-998万张。以4%床位率计,按照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和3%机构养老的总体规划布局,居家养老床位需求约为898万张,社区养老床位需求约为70万张,机构养老床位需求约为30万张。考虑到不同养老服务模式在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上的差异,将三种模式的床位需求量转化为预期消费金额,分别为5389亿元、524亿元和359亿元,合计市场需求总规模为6272亿元。由于床位需求对应的服务对象是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也即人们习惯上讲的失能失智老人,故这部分需求可以理解为刚性需求。当然,这只是预期到2020年的情况。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在进一步加大,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在床位率不变的情况下,预期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此外,这里仅仅测算的是刚性需求,如果再加上自理老人所需的文旅、保健、餐食等非刚性需求,市场规模保守估计也有数万亿元,这大致就是人们通常讲的银发经济的服务市场总规模。不过,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高频、刚需、短连接和强黏性领域最受青睐,所以我们应将关注重点放在这998万张床位、计6272亿元预期消费的刚性需求上。

 

 

  对应这部分刚性需求,供给状况又如何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约3万家养老机构,社会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平均每家机构约250张床,平均每千名老人约30张床,床位供给缺口约为252万张,折合预期消费金额约1584亿元,供给缺口约占总需求的25%左右。总体来说,从刚性需求部分来看,供给缺口确实存在,但并非十分严重,市场处于培育和洗牌并存期。站在投资角度看,可以说投资进入的视窗期已经打开,但离Pre-IPO投资还有一段距离。从策略上讲,适合VC以分阶段投资的方式介入。

  就具体运营模式而言,除CCRC(持续照护型退休社区)这类持续养老机构外,机构养老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需要24小时照护且单次照护期在一定期限以上的半自理或不能自理老人(含康复),其基本特征是入住式、全bill24小时集中封闭服务。在财务模型上,这一模式的经营利润对床位单价最为敏感,其次是人均工资,再次是单位面积床位数量,接下来是每平米物业租金。因此,差异化定位、品牌打造、支付设计、照护用工和项目筛选是运营管理关键。这一模式的本质特点是“专”。因此,投资机构养老应以专业性为最大关注点,而不应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

  与机构养老不同,社区养老的主要特点是“杂”。其服务对象主要定位为60岁以上存在文旅活动、社交、精神慰藉、老年餐、健康评估监测、康复保健、日间照料或短期入住照料需求的老人。这一模式的总体特征是驿站联结、场景入口、活力老人导入、一揽子服务、全周期覆盖和医养结合。在财务模型上除了政府补贴,主要靠辐射居家和其他途径的流量变现收入来支撑。故投资社区养老应重点关注驿站流量与变现途径。从目前情况看,辐射居家和老年健康管理产品销售最为可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防止辐射居家低端化为家政服务、以及老年健康管理产品销售异化为保健品推销,是运营成败的关键。

  居家养老则与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不同,其主要特点是“散”,属于上门服务,并按服务项目和服务时长收费。这一模式的服务对象应主要定位为存在体能、认知、骨骼、感官等机能障碍或情感孤独,需要短期或长期生活照料、康复保健、陪侍沟通与护理服务,但又无力或不愿入住机构的居家老人。从财务模型来看,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营利润率对人工成本最为敏感,从这一点出发,连锁加盟模式获利最高,其次是生活照料外包模式(只做专业护理和康复保健),而一揽子服务模式的预期效益最差。投资居家养老领域,这一结论最需要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