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农村养老,路在何方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2-19 16:46:46.0
“当前我国养老事业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局面,应该做好农村养老的中长期规划,健全农村老龄化应对机制。”1214-15日,在青岛举办的2019中国农村养老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对农村养老发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的呼吁。本届论坛由河北省荷花公益基金会主办,南方都市报社承办,老年生活报等协办,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支持。

 

  需做好农村养老中长期规划

  “相对于城市养老,农村养老存在明显的短板。”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杰华看来,现在农村孩子远离父母,农村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平均养老床位数远低于预期目标。长期受“重城市,轻农村”思想的影响,农村养老缺乏足够的财政投入,2016农村社会化养老照料的比重仅为2.8%,医疗卫生机构、老年活动中心供给数量不足。

  不仅是要尽快制定《2020-2035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陆杰华说,各地还要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加强养老设施改造、照料人才培育、老年教育、医疗卫生发展、统筹性养老社会保障、专业化养老服务等顶层设计。

  在财政支持方面,陆杰华建议建立农村养老服务政府公共财政的长效性投入机制,加强对落后地区养老服务项目、养老设施的投入,建立公共财政预算动态增长机制;引导以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融入社会资本,可投资兴办社区医养结合中心,提供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着力增强农村养老服务的均等化。”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杜鹏也建议,制定农村医养结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优先解决农村特困老人、失能失智老人、高龄独居等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健全完善相关服务规范和管理标准。

 

  医养结合是重中之重

  在健全农村老龄化应对机制中,杜鹏认为,医养结合是农村未来老龄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下医养结合面临政策制度和实践等方面问题。杜鹏说,在政策制度层面,多部门共同管理,政策落实存在困难;服务规范管理及监管体系尚未建成,管理和监督体系有待推进。在实践层面,农村也面临资源匮乏,医疗与养老服务能力弱;农村居住分散,增加公共服务开展难度;农村居民收入难以支撑消费等困难。

  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杨一帆认为,可组建紧密型的县域医共体,这种新的医疗服务体系,会对农村的专业化照护可能提供更多的支持。

 

  解决农村养老短板需要资源整合

  目前,农村养老机构的覆盖率还很低。到去年年底,全国有乡镇32527个,村委会54.2万个,有农村敬老院1.8万所。农村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农村家庭养老支付能力也不足。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原司长、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建议要整合现有的机构设施,重新定位各自功能。未来,每个县要规划1-3所敬老院或者养老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本县范围的高龄、失能、半失能或者不能自理的老人。

  “到了乡镇层面,每个乡镇要配建1所养老服务中心,可在现有乡镇敬老院基础上改造提升,侧重服务本乡镇范围内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同时,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还要把服务功能向各村委会辐射和延伸。”王治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