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性别差异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7-03 14:55:00.0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生育观念变化等因素加速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大量年轻人流入城市,农村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以往研究关注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较多,但是从性别角度分析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性别视角分析农村老人养老的差异,以期引起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体对不同性别老年群体养老问题差异的重视,以便更好地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性别差异

  一是农村老年女性比农村老年男性收入少。受传统性别观念影响,农村老年女性受正规教育程度一般比农村老年男性低,农村老年女性的人力资本较农村老年男性存量少,农村老年女性从事家庭内部的无偿劳动较多,农村老年男性在社会上从事有偿劳动较多。这就导致农村老年女性比农村老年男性更难找到工作,只能从事低工资或临时性工作。相对于农村老年男性,农村老年女性的经济收入较少,养老经济压力更大。农村老年女性比农村老年男性更需要代际或社会的养老经济支持。

  二是农村老年女性比农村老年男性寿命长。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平均寿命77.37岁,中国男性平均寿命72.38岁,中国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平均寿命近5岁。此外,受“男大女小”传统婚姻习俗的影响,女性一般比配偶年龄小。所以,农村老年女性丧偶比例比农村老年男性更高,农村老年女性寡居率高于农村老年男性。寡居农村老年女性失去配偶的支持和辅助,导致农村老年女性比农村老年男性的家庭支持更少,农村老年女性的养老压力更大。

  三是农村老年女性比农村老年男性疾病多。农村老年女性的生理和生育等特点导致其比农村老年男性患慢性病比例更高,传统性别观念和家庭地位等因素导致农村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比农村老年男性更差,患慢性病比例和残障率更高。农村老年女性健康状况欠佳,一方面造成其行动不便、自理能力不足、生活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农村老年女性健康欠佳,降低了其经济获取能力、料理家务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此外,还增加了其家庭经济负担、家庭照顾时间和家庭致贫风险。

  四是农村老年女性比农村老年男性精神生活匮乏。受传统性别文化影响,农村老年女性社交圈明显小于农村老年男性,农村老年女性的交流渠道比较单一,一般局限于家庭成员和邻里之间,农村老年女性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农村老年寡居女性因为失去了配偶陪伴,更容易陷入精神空虚和焦虑。农村老年女性更容易成为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群体,她们不但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有的还要从事农业劳动,担负照料孙辈生活和学习的重任,以及面对复杂的婆媳关系。这些因素使农村老年女性在养老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性别视角下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基础。由于社会性别理念引进中国的时间比较晚,社会性别主流化在许多政策制定和机构设置中被忽视。农村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存在较大差异,但是现行的农村养老理念、政策、机构并没有真正关注其区别。今后,国家制定农村养老政策时应考虑性别差异,对各级干部进行性别敏感意识培养,还要在广大农村老年群体中普及性别意识。只有性别主流化理念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都普及了,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性别盲视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改革农村老年人养老制度和机构是关键。现行的中国农村养老制度和机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性别意识的普及,中国农村养老制度和机构也应与时俱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该不断完善农村养老制度并推进机构改革,适应农村养老发展的新需要。针对农村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收入少、寿命长的现状,应适度提高农村老年女性的养老补助金;针对农村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慢性病多的现状,应相应提高农村老年女性的医疗补助金;针对农村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精神生活匮乏的现状,应加强针对农村老年女性的社区文化建设,为农村老年女性提供更多精神慰藉。

  在中国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性别差异已经日益凸显。未来,国家和地方在制定农村老年人养老政策、设置养老机构时应将社会性别差异纳入整个过程,使中国农村老年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