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未来五年北京老年人将增百万,专家建议提高老年社会保障能力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9-23 17:24:57.0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的老龄化率将升至近24%,在920日举行的“2020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黄石松作《“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建议报告》,提出提高老年社会保障能力、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建议。

 

  未来5年北京老年人将增100

  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言‘十四五’规划”这一主题,学者们在“2020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上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北京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介绍了“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取得的成绩,对“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规划编制提出要求。

  黄石松代表课题组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建议报告》的研究背景和过程,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若干建议。

  报告认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年人口规模增速明显超过“十三五”,人口老龄化水平将明显提升,常住老年人口的规模与户籍老年人口将趋向一致,市外流入人口返乡养老现象更普遍地发生,老年人随子女迁移来京的情形减少,京籍老年人异地养老将更加普遍,外来老年人口的社会融入和代际关系将得到改善。从年龄结构看,2020年开始,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阶段,“60后”一代将迅速崛起成为老年人口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报告,2020-2025年,北京老年人口预计合计增长约100万人,到期末2025年时达到近520万,年均增长率约为4.5%,明显超过“十三五”时期。预计“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常住人口老龄化水平将累计提高4.2个百分点,到期末2025年时升至近24%。“十四五”结束后,高龄老年人口规模攀升势头将愈加强劲。

 

  建议提高老年社会保障能力

  报告分析,不同老年群体所经历的生命历程显著有别,决定了老年人口需求格局也将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以“60后”为主体的老年人的整体经济实力、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提升,自主意识更高,消费意识也更强,更加看重生活质量,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生存型、基本保障型需求。

  一方面,这些老年人经历了低生育时期,子女数量明显减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比例将明显增加,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条件下,老年人对居家照料、巡视探访、上门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更大。

  另一方面,他们更加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和教育活动,需要信息化社会适应的引导,需要社会参与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需求,对健康安全服务的需求,适老宜居环境需求将更加凸显。与此同时,不同老年群体美好生活需要存在显著异质性。报告提醒,应密切关注城乡老年群体、残健老年群体、不同性别老年群体等之间的差别,基于老年群体更替现象来进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构建。

  报告认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社会,既是补齐短板、夯实基础的窗口期,也是未雨绸缪迎接人口重度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战略储备期和政策布局期。要强化树立积极老龄观,全面推进健康老龄化。要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健康中国首善之区。

  针对上述特点,报告提出了14条具体建议:增进社会共识,明确发展思路;聚焦阶段性特征,明确发展原则;强化近远期结合,细化发展指标;着力提质增效,提高老年社会保障能力;着力风险防范,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着力“最后一米”,推进医养结合深入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着眼国际一流,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宜居环境;聚焦老有所为,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提升社会韧性,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围绕增强首都服务功能,发展特色老龄产业;坚持共建共享共治,推进老龄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作用,推进老龄科技创新;深化京津冀老龄事业协同,探索大城市群应对人口老龄化新路。

  此前,“智汇养老北京峰会”已于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举办三届,形成多项成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