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中国出台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未来工作、养老将有这些变化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9-14 17:56:29.0

   国新办9日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了近200项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覆盖教育、工作、养老、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制定互联网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未来几年,这些变化要知道。

 

  工作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农民工700万人次。为城乡200万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城镇新增就业残疾人数达到50万人。支持脱贫地区在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方面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

  保障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制定互联网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形成机制,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依法纠正拖欠劳动报酬等违法违规行为。

  健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修改安全生产法,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煤矿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企业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重点行业工伤事故发生率降低20%左右。

 

  社会保障与教育

  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补贴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社区无障碍建设水平。

  升级改造20个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基地。依托现有疾控机构建设15个左右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升级改造20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打造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形成一批中医药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覆盖全国20%的县(区)。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在2015年基础上降低20%

  扩大儿科、全科等短缺医师规模,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每万人口平均拥有全科医生3.93人。完善严重精神障碍诊断报告、随访管理服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0%

  持续提升青少年健康和体质水平。青少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青年学生近视检出率初中生不高于65%、高中生不高于75%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低于14年。

 

  女性权益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规范招聘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限定男性或者规定男性优先。将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纳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之中。对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约谈。

  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劳动就业、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生育保护以及帮助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预防和制止职场性骚扰等工作场所性别平等制度机制,推动建立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支持和帮助女性实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

  缓解妇女的家庭育儿负担。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支持150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着力补齐农村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资源短板,进一步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加大妇女常见病防治力度,完善宫颈癌、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和救助政策。探索开展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老年期保健专科服务,提供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确保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持续稳中有降。加强符合妇女需求的母婴室、卫生厕所建设。

 

  养老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支持城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医养结合设施。

  优化城乡养老机构床位结构,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更好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支持500个区县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失能护理、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

  推进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社)区按照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设施达标率达到100%;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社)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每千名老年人配1名及以上社会工作者。

 

  污染防治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10%,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

  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加快建设地级及以上城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健全县域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实现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

  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

 

  气候变化

  制定《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编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监测和评估,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全球人权事业

  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继续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国内落实工作。继续分享落实经验,深化务实合作。

  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做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工作,为保护和促进发展权作出更大贡献。

  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