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无吃饭难事 成在家养老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4-06 10:40:18.0

     “银发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面对这一“养老考验”,我国给出了“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答案。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一对夫妇需赡养4位以上老人的局面。居家养老急需“搭把手”,年迈的父母是否可以“托”给社区白天照料,专业服务是否能在社区伸手可得?只有社区养老足够给力,居家养老才成为可能。


      社区养老,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在我国,这仍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

      今年80岁的夏重明和82岁的吴淑苓夫妇是中山区葵英街道林海社区的居民,近来一个月,他们几乎每天11:30准时收到“上门”午餐,“我们年龄大了,每天出去买菜、做饭都是个问题,尤其赶上天气不好。在社区食堂订餐人均不到20元,两素一荤,够吃一天的。” 吴淑苓说。

      近期开业的中山区首个社区小食堂,建在退休、空巢和孤寡老人较多的林海社区内。小食堂由街道牵头组建,辖区爱心企业免费提供场地,日常经营管理外包给一家餐饮公司,对前来就餐的社区居民只收取成本伙食费,辖区志愿者和义工还能免费为老人们送餐。小食堂经营负责人付经理告诉记者:“凡是社区居民在小食堂办卡均可享受八五折优惠,在小食堂办理就餐卡,打折后只要十几块钱就可享用一顿营养丰富的套餐。本社区80岁以上老人还可享受3元早餐随意吃优惠政策。”街道则组织居民建立了监督委员会,对小食堂的食品安全、运行管理进行定期征集居民建议并实施监督。

      中山区60岁以上老人占到总人口数的15%以上,各类老龄化社会问题不断显露。中山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来养老趋势是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要想居家养老成为可能,首先需要解决社区提供助餐、助浴等养老服务,但是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确实是较为薄弱的环节,“社区小食堂”则是探索破解居家养老难题的一个切入点。社区小食堂不但饭菜质量有保障,在给老人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让老年人每天能走出家门,扩大了社交圈。“以前就天天呆在家里,自从有了社区小食堂,我就天天来这里买饭。每天出门晒晒太阳、溜达溜达,不但能吃到品种丰富的午餐,见到老邻居互相问候问候聊聊天,也是一件无比开心的事。”68岁的张莹珠说。

      “社区小食堂的确解决了老年人就餐问题,可目前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社区书记于丽琴提到小食堂时喜忧参半。经测算,小食堂每天人工、食材、水电等成本所需2500元左右,而目前每天毛利润仅有600多元,亏损很大。如何让小食堂坚持下去,不仅是社区居民的愿望,也是付经理心中的愿望。他说,目前正在思考寻找新的出路,比如,自制卤水大豆腐等绿色健康的副产品,提供有偿外卖套餐、承接团餐等新服务来补给小食堂。据中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小食堂得到了居民的欢迎,但是找到持续的造血机制才是能持久和推广的首要条件,如果社区小食堂能够找到好的运行机制,将在全区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