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比悲伤更为悲伤的故事:空巢老人的孤独世界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8-13 11:02:22.0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的敬老观念,然而历史的车轮滚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进,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更是有空巢老人不幸遭遇新闻见诸报端,悲伤的不是老龄化社会的“空巢”问题,比悲伤更为悲伤的是空巢老人的“心空”。

 

人去“巢”空

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讲述了一个老人孤独寂寞,儿子花钱找来陪聊女为父亲解闷。宋丹丹那句“再唠十块钱的”,给全国观众带去了欢笑。鲁迅在《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写道: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看喜剧《钟点工》嬉笑之余,仔细思考下其实“空巢”老人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父母或者隔壁的邻居“老王”。如果懂得这一点,那么这个小品才真正体现了喜剧它的价值。

“儿女不在身边,整天一个人,挺无聊。这是75岁的李凤霞(化名)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生了六个儿女。九十年代,三个儿子考上大学进城里工作、三个女儿嫁到了邻近村庄。十六年前丈夫因为半身不遂而去世,她一个人已经孤零零的生活了十六年。老人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逢年过节的日子,她天天盼着。因此,只有过年的几天,子女才会回来,老少一家团聚在一起,老人才会开心。但是,一年的年头到年尾就那么几天,自老伴儿去世后,十六年来她的日子就是一个人过了。六年前,她的身体还好,自己可以下地干些农活、喂喂鸡,这样的日子也好打发些。现在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整天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晚上看两集电视剧,这是她唯一的娱乐活动了。她告诉记者,电视里面演的适合年轻人看,她们老年人的节目很少。在村里每年四月份有庙会,会请来外地的秦腔戏团表演,老人说那个时候一群老人围在一起看戏,闲聊,很开心。她的身体状况不好病重的时候也是忍着,扛不住的时候才会给子女说。她怕给子女带来负担。老人的两个儿子远在兰州上班,只有二儿子离得近些,每月定期回来给老人买些生活用品。三个女儿也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务工,没时间来照料她。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生活,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据统计,2013年底,中国独居和空巢老人家庭已经超过1亿户,占全国家庭总数4.3亿户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50年,独居和空巢老人的数量将达到2亿户,而且高龄失能空巢家庭将占相当比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李凤霞老人为了子女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甚至将孙辈抚养成人,如今只剩下老人一个人生活。儿子们也都想着将母亲接到城里来养老,但是却又不太现实。正如小品《钟点工》中所演一样,她来城里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习惯,没人说话不说,而且还需要子女来照料,她不想给他们添负担。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这个“宝”却让她的三个儿子皱起了眉头,他们自己忙着的工作,对于工薪阶层的他们,照料老年人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情。

 

“空巢”不是秋,“心空”才是寒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同样空巢老人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缩影。虽然面临空巢化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是“空巢”不是秋,老人“心空”才是寒。

我国不仅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考验也面临着空巢化的考验,根据调查显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精神疾病。

平常的日子院子里都是静悄悄的,喜欢安静但又长时间讨厌安静的她有时候希望有人能陪她聊聊天,晚上看两集电视剧是李凤霞老人的精神食粮。身体好的时候,自己下地干农活,喂几只鸡,一天很快就混到天黑,如今身体不行,她的腰间盘突出行走不便。在她的炕头放着一本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她每天无聊的时候会读读佛经。李凤霞老人没上过学,儿子过年来教她念,一本经书她读了几个月背的很熟练了。其实,佛经里的内容她什么也不懂,只是单纯的去念。我不懂讲的什么内容,但我念的佛祖应该知道我的虔诚,她说。

在城市,每个社区基本上都配有老年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但是农村的老人们活动就是聚集在村口晒太阳聊天,这是他们日常仅有的社交活动。现在广场舞也在蔚然成风,农村的中年人参与其中,给老年人的娱乐注入了新的活力,李凤霞老人晚上有时候也去村文化广场去看看。

城里的老年人是幸运的,他们有足够的退休金,病了能报销,隔三差五的去全国各地旅游。他们去老年活动中心跳舞、唱歌、聊天、打牌,但是多数农村的空巢老人却生活在精神空虚的孤岛上,他们的精神食粮仅仅是每晚两集不合胃口的电视剧就能满足的吗?正是因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的空虚,才会有很多邪教组织和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在老年人中发展成员,给社会的稳定埋下了定时炸弹。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数量还会不断增加。空巢老人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让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充盈,让她们在晚年度过生活中愉快的那几年,是当下社会应该去思考的。

 

沙发上的土豆

去年11月份,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李凤霞老人的二儿子突发心肌梗塞猝死,年仅49岁。子女担心李凤霞老人无法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沉重打击,就隐瞒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天有不测风云,之前二儿子每月还会定期为老人买生活用品照顾老人,如今老人只能跟着三儿子去兰州生活。三儿子在兰州某事业单位工作,孩子在外地上学,因为工作调动问题,妻子也在外地。兰州就只能三儿子照护老人。老人的到来,完全打乱了他的生活节奏,原本在单位食堂每天进餐的他现在要每天赶回家为老人做饭。李凤霞老人居住在一栋旧式的老楼没有安装电梯,她住在七层。来兰州一个月,她几乎就没下去过。来兰州的日子更煎熬,自己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整天看电视,儿子去上班,偌大的房间就她一个人。在农村偶尔还有几个街坊邻居来串门。这里像是一个监狱。这是李凤霞老人来兰州生活的切实感受。

在城市里真的有这样一类群体,他们生活在物质富裕的海洋里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是一片孤岛。李凤霞老人在城里生活的日子,电视似乎成为了她的中心,一天除了吃饭睡觉,陪伴她的只有电视,尽管电视剧的内容不符合她的口味,她成为了真正的沙发上的“土豆”。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将出生在电视年代又依赖于电视的一代称为“沙发上的土豆”,现在看来空巢老人也不得不加入其中。适合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之又少,靠电视排遣老年人的寂寞,这条路是越来越窄。全国有很多的少儿频道和专业频道,但至今没有一档专门的老年频道。如何在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讲好老年人的故事满足大量老年观众的的观看需求,这是当下该去思考的问题。据上海财经大学公布的《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在各地区农村老人持不喜欢的态度中,东部占69.5%、中部占68.1%、西部占64%、东北部占67.6%。农村老年人不愿进城养老的原因和李凤霞老人差不多。在这个文明的“监狱”中生活不习惯,没有亲友熟人说话,生活成本高。而最主要的是怕给子女造成经济负担。

 

常回家看看

今年夏天,李凤霞老人又回到了农村老家,收拾东西回家的那天她神清气爽。回到老家,虽然行动不便但是呆着舒服。但是农村没有人照料老人,这让李凤霞老人的三儿子愁眉不展。在农村,没有像城市一样有便利的医疗条件,去一趟镇医院需要两个小时。家里没有专门的人照料,万一发生突发事件,一切都来不及。空巢老人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将老人送回家,三儿子带着沉重的心理包袱回到单位。而空巢老人的悲剧不光是在农村上演,20141027日,在上海工作的陈先生打电话给嘉兴的父母无人接听,一段时间回去后父母已经去世多日,屋子里阵阵恶臭。1124日在蚌埠市,一名六旬老人独自死在家里。在我国一亿户空巢老人家庭严峻现实面前,更为可怕的是老年人内心世界的孤独。因为子女常年在外,他们独自生活,失去了子女的关爱心理产生了孤独、抑郁。在老年人身体机能在不断衰退的同时,由于久居独处没有子女的陪伴,空巢老人倍感失落,甚至丧失了个人价值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想到了自杀。据上海老龄办和宁波老龄办的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感情寄托。 20137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法律的形式规范常回家看看,这是社会最低的道德底线。

空巢老人不应当是社会的累赘,更不应该觉得悲伤,比悲伤更为悲伤地是空巢老人生活在一个被迫离群索居的独岛上得不到子女、社会的温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们常回家家看看,这是治疗空巢老人孤独最好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