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页
互助养老调查:农村互助幸福院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5-23 14:49:54.0

养老体系尚不健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原因,一些农村地区养老陷入“政府管不了、儿女养不好、机构建不起”的困境。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泰安市东平县,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自2013以来建成300余处农村幸福院,让不少留守、空巢和独居老人过上了温馨、安逸的幸福生活,探索建立一个简便易行的村居养老新模式。

互助养老 老人离家不离村

大羊镇后魏雪村幸福院是东平县最早一批乡村幸福院,主要由旧校舍改建,另外新建10间正房,目前已有20名65岁至90岁之间的老人入住。记者看到,幸福院里多是两三位老人1间房,房间内电风扇、电视、衣柜等一应俱全。幸福院还有独立的伙房、棋牌室、卫生间、浴室。此外,院落里自辟了1.5亩菜园,给老人们供应蔬菜。


“老人每月只需交160元,村里给一定生活补贴,能在幸福院吃饱、住好,还有场所活动。”后魏雪村支部书记、幸福院院长郑昌华介绍,老人们在幸福院互助服务,年龄小的照顾年龄大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腿脚好的做保洁,厨艺好的做炊事。这样安排,既解决老人无人照顾之忧,又让老人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

自助互助是幸福院的鲜明特色。到后魏雪村幸福院生活的冯德兰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伴过世4年多。因为她是入院最年轻的老人,专门负责整个院的清洁卫生。“过来后生活不孬,人多热闹。现在不想回原来那个家,每天就回去看一眼,赶快又回到这里。”

离家不离村,养老就在家门口,是东平县农村养老的又一个特点。

东平县的幸福院大都依托新农村建设,建在村庄的“心脏”位置。东平县民政局局长李子武说,凡是运行好的幸福院,都与村“两委”、文化广场建在一起。“尽量把村里最好的位置拿出来建幸福院。因为这里人气旺,文化生活丰富,老人不孤单,有点事儿啥的解决也很方便。”

物质精神都充实 幸福院管理日趋完善

在后魏雪村幸福院,冯德兰边给白菜地浇水边介绍,“我是菜园的责任人,在幸福院里能种种菜,和大家一起吃,感觉很满足。”

对许多像冯德兰这样的农村老人来说,精神慰藉和物质需求同等重要,而幸福院满足了老人们的需要。

“在农村幸福院,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大家在互助中彼此支撑,在温存中感悟亲情,生活需求和精神慰藉都能得到满足。”东平县委书记赵德健说,村居养老、互助养老,符合东平的县情、乡情、村情。

为更好满足入住老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东平农村幸福院突出人性化和精细化管理,例如每家幸福院都配有1名保洁员和1名管理人员,实行分组管理、星级考核,确保让老年人吃得舒心玩得开心。

此外,在幸福院功能设置上,东平县要求幸福院具备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3种功能,一些大一点的幸福院,“走读”老人能占到一半。县里还要求每个村规划2亩菜园供幸福院使用,让老人在劳动中活动筋骨、增强体质、自给自足、体验乐趣。

目前,东平县已建成的幸福院,八成以上都实现了正常运行,真正实现了“老人开心、子女安心、政府放心”的效果。

因地制宜 穷村富村都能建

“城市养老难,农村养老难上加难。”李子武说,机构养老成本高,而村居养老、互助养老模式,贴合农村发展实际,用较低成本调动多方积极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养老难问题。

据李子武介绍,东平县的幸福院大多因村制宜,根据当地经济条件,或是新建幸福院,改造旧房舍,或与村部大楼、卫生室嫁接,尽最大可能降低初期建设成本。


在梯门镇东瓦庄村,幸福院充分利用了村办公大楼一楼的剩余空间,仅投入34万元,既为18名老人提供居住场所,又给老人们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东平县还按照幸福院建设规模给予5万元-10万元不等的建设补贴。

“敬老院负责接收五保老人,其他老人不能入住。而在农村发展机构养老困难重重。”来东平考察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说,东平县的农村幸福院新养老模式,介于专业机构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之间,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但又不同于敬老院。它的就近、经济、便捷、自由,提高了老人们的晚年幸福指数。

“通过这项惠民工程,实现了穷村富村都能建、年龄大小都能进、大院小院都运行的目标。”李子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