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数字技术革命双重驱动下,2020-2025年中国养老产业经历系统性数字化转型。国家层面通过《"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框架,2024年"银发经济"战略升级进一步推动智能终端研发与数据互联。地方实践中,上海市率先落地智慧养老院建设标准,浙江省"未来社区"实现居家-社区-机构服务全链条数字化;四川省构建跨域医疗康养数据平台,北京市通过中小企业专项补贴培育智能护理机器人产业链。政策驱动下,全国智慧养老企业年均增长超22.5%,但区域基础设施失衡、数据共享壁垒等问题仍制约普惠进程。本研究通过解析国家战略与地方创新的互动逻辑,为数字技术深度赋能银发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一、国家层面政策推动
1.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2021 - 2025 年)
重点内容:明确提出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要求构建覆盖家庭、社区、机构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并加强适老化智能终端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养老服务的精准化、便捷化水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策效果:为各地养老数字化转型提供顶层设计指导,促进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远程医疗服务等场景落地。各地纷纷依据规划开展智慧养老项目建设,推动了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2024 年)
重点内容:首次将“银发经济”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强调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鼓励企业开发智慧养老产品,推动养老数据互联互通。致力于打造涵盖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健康管理等多领域的数字化银发经济生态。
政策效果:加速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标准化建设,催生辅具租赁、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众多企业加大在智慧养老领域的研发投入,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创新型养老产品和服务。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2025 年)
重点内容:提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养老服务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明确要求养老机构全面接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政策效果: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向智能化升级,形成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监管网络。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消费者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4. 《关于推进“互联网 + 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2020 年)
重点内容:鼓励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构建“互联网 + 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信息化水平。
政策效果:促进了互联网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批线上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服务查询、预约等功能。
二、地方试点与创新
上海市
1. 智慧养老院建设专项政策
政策文件:《上海市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重点内容:六大智慧化板块:入住管理、餐饮服务、健康监测、生活照护、安全防护、管理运营数字化;
量化目标:2025年底前完成100家智慧养老院建设(2023年验收36家,2024年新建40家);
资金支持:通过《资助扶持本市智慧养老院建设的通知》提供专项财政补贴。
政策特点:全国首个省级智慧养老院建设标准,明确技术接口统一化要求。
2. 养老机构品质提升计划
政策文件:《上海市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重点内容:
科技应用深化:推动智能设备在照料护理、康复保健、心理关爱等场景的集成应用;
标准建设:探索全市智慧养老院科技产品接口标准,促进跨机构数据互通。
延伸意义:与智慧养老院建设形成“硬件+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北京市
1、早期探索阶段(2000-2015年)
(1)养老服务信息化基础建设
政策文件:《北京市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2010年)》
重点内容:推动养老机构建立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老人档案电子化,初步探索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化。
实施效果:截至2015年,全市60%以上养老机构完成信息化系统部署,为后续数字化升级奠定基础5。
2、快速发展阶段(2016-2020年)
(1)智慧养老试点工程
政策文件:《北京市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实施方案(2017年)》
重点内容:在海淀、朝阳等区开展智能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试点,推动“互联网+养老”模式落地。
典型案例:海淀区“家庭照护床位”项目,通过智能床垫、紧急呼叫设备实现居家老人安全监测,2020年覆盖1000余户。
(2)数据平台整合政策
政策文件:《北京市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2018-2020年)》
重点内容:构建市级养老服务数据平台,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多部门数据,实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动态监管。
实施效果:2020年底完成全市养老机构数据接入,初步消除“信息孤岛”。
3、全面深化阶段(2021-2025年)
(1)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
政策文件:《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2035年)》
重点内容:
量化目标:2025年前建成100家智慧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实现数字化管理;
技术应用:推广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跌倒预警、认知症筛查等场景的应用;
数据治理: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数据资源库,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
(2)专项补贴与产业扶持
政策文件:《2024年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
重点内容:对“专精特新”企业购买数字化服务最高补助100万元,覆盖智能护理机器人、健康监测设备等养老科技企业。
典型案例:2024年扶持企业“康养科技”研发的AI护理助手,已在30家养老机构投入使用。
(3)智慧养老场景创新
政策文件:《北京市智慧养老场景应用推广行动计划(2023-2025年)》
重点内容:
居家场景:推广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如语音控制、自动照明),2025年覆盖10万户;
社区场景:建设“15分钟智慧养老生活圈”,通过APP集成助餐、医疗等预约服务;
机构场景:要求全市养老机构2025年前接入“北京养老服务网”监管平台,实现服务全流程数字化。
(4)技术标准与安全保障
政策文件:《北京市智慧养老技术应用规范(2024年修订版)》
重点内容:
设备接口标准化:统一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的数据接口,确保跨平台兼容;
隐私保护:明确养老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安全要求,禁止向第三方泄露老人隐私信息9。
广东省
《广东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规划(2021 - 2025 年)》
核心举措:构建全省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推动养老服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开展“互联网 + 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
示范意义:提升广东省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浙江省
《浙江省数字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打造全省一体化数字养老服务应用,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数字化改造,推广智能养老设备应用。建立养老服务大数据分析中心,为政策制定和服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示范意义: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提升养老服务的智慧化、精细化水平,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数字养老服务模式。
江苏省
《江苏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 - 2023 年)》
核心举措:培育壮大智慧养老产业,加强智慧养老产品研发和生产,推动智慧养老服务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智慧养老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示范意义:推动江苏省智慧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全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山东省
《山东省养老服务信息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完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拓展服务功能,实现养老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开展养老服务信息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
示范意义:提升山东省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方便老年人办事,推动养老服务便捷化发展。
四川省
《四川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建设省级养老服务大数据中心,整合各类养老服务信息资源。推进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改造,推广“天府通办”养老服务应用,提升服务便捷性。
示范意义:加强四川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监管和决策水平,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
《湖南省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 - 2025 年)》
核心举措:构建“1 + N”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体系,即一个省级综合平台和多个市县级特色平台。推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示范意义:为湖南省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顶层设计,推动全省养老服务向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湖北省
《湖北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方案(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打造全省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服务监管等功能。开展养老服务信息化示范机构评选活动,带动全省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水平提升。
示范意义:提升湖北省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
河南省
《河南省养老服务信息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完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立老年人数据库,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共享。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对接,实现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示范意义:提高河南省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能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
河北省
《河北省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规划(2021 - 2025 年)》
核心举措:加强智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培育智慧养老服务品牌,提升养老服务市场竞争力。
示范意义:引导河北省智慧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
陕西省
《陕西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搭建省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服务信息的实时发布和查询。开展养老服务信息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示范意义:提升陕西省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养老服务资源共享,推动养老服务行业发展。
山西省
《山西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规划(2021 - 2025 年)》
核心举措:培育智慧养老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加强智慧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
示范意义:推动山西省智慧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安徽省
《安徽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建设省级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数字化转型。开展养老服务信息化示范项目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示范意义:提升安徽省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福建省
《福建省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 - 2025 年)》
核心举措:构建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示范意义:完善福建省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推动养老服务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示范意义: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云南省
《云南省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规划(2021 - 2025 年)》
核心举措:结合云南特色资源,发展生态养老、文化养老等智慧养老模式。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
示范意义: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智慧养老发展道路,推动养老服务与地方特色产业深度融合。
贵州省
《贵州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搭建省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进养老服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提升服务精准度。
示范意义:提升贵州省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推动养老服务创新发展。
辽宁省
《辽宁省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 - 2025 年)》
核心举措:加强智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智能化升级。开展智慧养老服务试点示范,总结推广经验。
示范意义:推动辽宁省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吉林省
《吉林省养老服务信息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完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开展养老服务信息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
示范意义:提升吉林省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养老服务规范化、精细化发展。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规划(2021 - 2025 年)》
核心举措:培育壮大智慧养老产业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智慧养老技术创新。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可及性。
示范意义:推动黑龙江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天津市
《天津市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打造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一网通办。推动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信息共享,促进医养结合发展。
示范意义:提升天津市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服务便捷性和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重庆市
《重庆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 - 2025 年)》
核心举措:构建“1 + 2 + N”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即一个市级平台、两个支撑体系和多个应用场景。加强智慧养老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示范意义:推动重庆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提升城市养老服务水平。
海南省
《海南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候鸟式”智慧养老服务。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旅游、医疗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示范意义: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甘肃省
《甘肃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建设省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强与民政、医保等部门的数据对接。开展养老服务信息化示范项目,带动全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发展。
示范意义:提升甘肃省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和共享。
青海省
《青海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数字化改造。加强对老年人数字素养培训,提高老年人信息化应用能力。
示范意义:提升青海省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养老服务创新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建设全区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养老服务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示范意义: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养老服务区域合作,推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结合新疆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示范意义: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养老服务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 - 2024 年)》
核心举措: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对藏族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培训,推广适合当地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
示范意义:提升西藏自治区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养老服务公平可及,保障老年人权益。
三、专项领域政策支持
1.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国推广(2023 年起)
政策联动:通过医保支付改革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数字化升级,要求护理服务记录、健康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促进养老服务机构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监管效率。
2. 《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2023 年修订)
数字化转型要求:明确养老服务信息公开需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推动政府养老数据开放共享。提高养老服务信息透明度,方便群众监督和参与养老服务。
3. 《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 年)
重点内容:鼓励企业加大在老年用品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推动智能老年用品的生产和应用。支持建立老年用品展示体验中心,促进产品推广。
政策效果:推动老年用品产业向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丰富市场产品供给,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四、技术驱动型政策
1.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配套政策(2022 - 2025 年)
技术赋能:将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纳入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支持领域,鼓励开发智能陪伴机器人、认知症筛查系统等产品。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2. 《关于推进“5G + 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的通知》(2022 年)
重点内容:开展“5G + 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鼓励各地利用 5G 技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动远程医疗、智能监测等应用场景落地。
政策效果:加速 5G 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结论概要:政策实施成效与挑战
2020 至 2025 年,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展现出“中央统筹、地方创新以及技术驱动”的三维推进态势。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引领之下,各地踊跃进行试点创新,技术驱动更是为产业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