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养老新格局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1-03 10:46:30.0

2020年将建成养老服务体系健全、产业质量规模领先、体制机制全面创新、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养老新格局。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把养老民生工程确定为重大民生工程之一,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促进养老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部署。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科学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省有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要求,深圳市制定了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深圳已初步形成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体系

“十三五”时期,深圳市老年人口增长进入快车道,特别是高龄、失能半失能、空巢独居老年人等养老服务重点保障对象将明显增多,养老服务需求更加旺盛、更加迫切、更加多样。截至2015年年底,深圳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2368万人,占全部户籍人口的667%。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预计到2020年,深圳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将增加到35万人左右。非户籍常住老年人和户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相互叠加,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

与当前新的形势要求相比,深圳市养老服务业的基础条件仍然有些薄弱,整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十三五”时期,一系列矛盾问题将集中凸显:一是早期来深建设者将同步步入高龄老人行列,随子女来深圳居住养老的外地老年人也将大幅增加,候鸟式养老特点突出,面临“断崖式”养老压力;二是多元主体共同应对养老服务需求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养老精准化服务能力不足,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四是养老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供给不足;五是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于护理型床位资助力度不大;六是专业人才短缺,养老服务主要以生活照料为主,缺乏康复理疗、营养保健、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七是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不足,市场资源配置效能不显著,养老服务业迟滞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深圳提出了以下措施。

一是健全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各区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主动对标本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找准“十三五”工作的切入点,制订实施方案和子专题规划,抓好督促检查,推动当地养老服务体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多元驱动。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制、兜底和监督中的主导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家庭和个人的基础作用,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与个人等养老服务供给的不同主体之间展开合作。

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约发展的瓶颈。正确处理好公益内涵和市场驱动的关系,建设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鼓励各类服务主体成为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发展。

深圳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养老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深圳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12020年)》《深圳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规划》(20132015年)等政策文件为基础,在养老设施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土地供应、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服务补贴、鼓励社会力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后续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养老工程”列入重大民生工程

目前,深圳市政府已把“养老工程”列入12项重大民生工程加以推进。截至2015年年底,深圳市养老床位总数达8359张,较“十一五”末新增4762张,增幅1324%,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建成8000张的既定目标;深圳市共有养老机构31家,其中公办22家、民办9家,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454%;深圳市共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1家、星光老年之家91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68个、居家养老服务网点200多家,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全覆盖。

深圳市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养老服务体系健全、产业质量规模领先、体制机制全面创新、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养老新格局。

一是打造养老服务领域的 “深圳特色”。加快促进深圳市养老工作从传统养老到现代养老的转型,促进养老服务业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科学式发展的转变,实现从以事业为主到产业事业并重的转轨,努力把深圳建成全国重要的养老企业总部集聚中心,养老金融创新中心,高科技老年用品研发、制造中心,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科研中心,老年用品会展、营销和国际分销中心,养老服务业规范和标准创制中心,以创新实践为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

二是打造养老服务领域的 “深圳质量”。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制度完善、规模适度、运营良好、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养老服务格局。到2020年,深圳市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力争实现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打造养老服务领域的 “深圳标准”。加快实现养老服务法治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到2020年,所有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机制;常住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0%;全市养老机构院长培训上岗率达到100%,养老护理人员培训上岗率达到90%。

四是打造养老服务领域的 “深圳品牌”。依托深圳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创新手段,到2020年,建成市区联动、覆盖基层的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培育一批服务模式新、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创新活跃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深圳品牌”。进一步完善健康、乐活、颐养服务体系,探索建设以“养”为特色、以“医”为辅助、以“健”为支撑、以“智”为引领的“健康颐养小镇”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