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绥化,鲜花盛开,绿树成阴,一派生机勃勃。
走进兰西县兰西镇永久村,在绿树的掩映下,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村落。“民俗文化博物馆”、“乔家大院”、民俗景观大道等为小村庄注入了文化血脉,让村庄处处体现乡愁、充满独特魅力。
传承记忆,留住乡愁。兰西县升级改造黄崖子村20户农房设施设备,打造集休闲度假和养生养老为一体的“民俗养老村”。依托民俗博物馆,以“打捞散落的记忆,捡拾正在消失的土风土俗”为理念,集中展示了近代兰西风貌、农家生活风俗、农业生产风俗、农村婚丧风俗、农村儿童游戏等几大板块,能看到解放初期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农村劳动生活用品,让人感慨农村社会的生活变迁。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下、记得住”,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兰西黄崖子村已成为绥化挖掘民俗风情开展田园养生养老的“样板”。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这个话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作为农业大市的绥化,这些年,一直探索符合当地的养老模式。
绥化,户籍人口550万,其中农业人口420万,近70%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失能、失智、失独、高龄、留守的农村老人逐年增多。为了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绥化各级政府紧紧抓住“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项目和建设“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的契机,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的养老形式,以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完善机构养老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区域优势和潜力,创新驱动试点先行,探索出互助式养老、共享式养老、田园式养老、产业式养老四种具有乡村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蹚出了一条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新路子。为来自全国的老人们打造出一个个宜居住、宜养生、宜健康、宜养老的“夕阳花园”。
互助养老:老人的快乐大本营
绥棱县十五井村幸福院,一块块20平方米的小菜园里各种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小园的主人在菜园里摘下应季的蔬菜,准备食用。幸福院里的老人通过强帮弱、少帮老,自发、自愿地互相帮助,既降低了政府和家庭的养老成本,又拉近了邻里间的情感,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在改扩建闲置资产,建设幸福院的同时,绥化市积极引导各县(市)区整合民生政策,形成资金合力,率先在绥棱县十五井村开展新建幸福院试点。幸福大院统一配备有线电视、自来水、灶台、暖气等生活设施,为每户在门前规划20平米小菜园,入住老人基本实现食材自给自足。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一些高龄、留守、贫困老年人无人照料问题凸显。经过调研、探索,全面掌握了农村为老服务的资源现状和为老服务对象的数量、基本需求等情况,并指导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的方式,结合当地实际,整合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因地制宜、就近便利地建起了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满足了老人“故土难离”的思想要求和“生活有保障”的物质需求,被誉为“老年人的快乐大本营”。目前,全市共建有互助型幸福院108所。
通过政策鼓励,积极推进利用闲置用房等资源开办养老服务场所,通过试点辐射,全面推广。兰西县政府出资在榆林镇林城村改扩建闲置村级小学校舍,集中建设了农村社区和幸福大院,用统分结合方式进行管理。统,即农村社区和幸福大院建在一处校舍内,由政府统一提供供暖、供电、供水、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分,即入住贫困户分户居住、分灶吃饭,不改变原来的居家生活状态。
幸福大院,不仅化解了老人们的情感纠结,提升了幸福生活指数,而且让老人们找到了精神寄托,达到了“老人开心、子女放心、政府省心”的多赢效果。
共享养老:“10分钟养老服务圈”
绥化将农村养老工作与扶贫攻坚相结合,探索融合发展、共享资源、服务辐射的养老模式。按照老人的实际需要,进行资源分配和共享,实现供需之间的有机结合。是“菜单式需求”与“精准化供给”的完美结合。
海伦市百义村集中连片建立了社区养老中心、低保社区、幸福大院三位一体的养老综合体,室内外活动场所共用,养老服务资源共享,镇村齐抓共管。三处养老设施相互呼应,又各自承担所养重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但为老人开展日间照料、短托、临时照护和医疗保健,还以中心基础设施为依托,把养老服务功能向全村辐射,建立了“10分钟养老服务圈”。同时,以百义村为中心,辐射全镇,还为百祥镇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低保社区承担着全村低保无房户、危房户老人入住,集中居住,独立分户生活;幸福大院承担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特困供养老人、困境老人居住,采取动态管理,集中居住,独立分户生活。
田园养老:养老休闲后花园
来到百年老镇海伦市海北镇西安村,山门怀古、田畦种菜、文化雕墙、荷塘撷秀、老屋怀旧、长廊赏墨等八大景观,处处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妙趣横生,引得海伦城里及周边的游客前来游玩。
西安村结合“田园旅游示范村”建设,扩大田园养生山庄服务范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供养户、残疾户入住,真正实现了贫有所居,老有所养,形成了农村生活、品尝农家菜品、采摘小园果蔬、认养庭院畜禽的整套田园休闲养生养老格局。
依托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绥化围绕“农事体验、庭院休闲、民俗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体系,确定了发展旅游业促进田园养生养老、依托绿色农产品开展田园养生养老、挖掘民俗风情开展田园养生养老三种业态,探索农村田园养生养老模式。北林区兴和朝鲜族乡依托绿色水稻、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的特色,引入企业资本,在斗胜新村新建兴和田园康养中心,建起38栋92户独体别墅,配套接待中心、活动中心、餐饮中心和医疗中心等多功能设施。中心有6万平方米绿地,为老人提供了清新环境,每户有320平方米的“自留田”,在丰富老人业余生活的同时,又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田园生活。
产业养老:“五星级”健康生活社区
走进宝山镇万康养老产业园,仿佛走进了花园,庭院内花美树绿,楼台亭榭新颖美观,广场的景观错落有致,园在绿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美不胜收。
万康生态养老产业园是宝山镇养生小镇项目之一,是集医疗、康复、疗养、旅居、田园和居家等养老综合体。
宝山万康养老产业园项目构建起了兼具社区、居家、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五星级”健康生活社区。建有现代化的医疗中心、康复保健中心、田园风情农事体验中心、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休闲娱乐中心、老年居家公寓、老年康养公寓等,相应设施配套规范,功能齐备。
宝山镇万康养老产业园的落成,推进了我市医疗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2017年底获得国家工信委、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单位”荣誉称号。